• guǐ
  • shén
  • ch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ǐ kū shén chóu

成语解释:形容惊恐忧愁。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花·释愤》:“我想做丞相时威灵震主,权势倾朝。手指一挥,两班里鸟惊鱼骇;眉头半锁,满朝中鬼哭神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鬼哭神愁

英文翻译:To cry and grieve

鬼哭神愁的意思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哭诉。放声大哭。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愁:1.忧虑:发愁。不愁吃,不愁穿。2.忧伤的情绪:乡愁。

成语评论

提到“鬼哭神愁”,你脑海里会浮现什么画面?这个成语字面上带着一股阴森气息,但实际应用却比想象中更灵活。先来看段通俗的例子:

【例句1】暴雨夜的山路颠簸得像被巨兽撕扯,车轮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声响,连常年跑运输的老司机都攥紧了方向盘,直说这天气真是“鬼哭神愁”。(自问:为什么用这个词形容天气?)这里用“鬼哭神愁”并非说有鬼神出没,而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极端恶劣的天气令人心惊胆战,就像鬼神都在为此发愁哭泣。

【例句2】考古队员撬开尘封千年的青铜鼎时,突然传出类似呜咽的金属摩擦声,在场所有人寒毛直竖,这情形当真称得上“鬼哭神愁”。(自问:这个成语必须搭配超自然现象吗?)完全不需要!只要场景足够震撼或令人不安,比如物件发出的异常响动、建筑坍塌前的异响,都可以用它增强画面冲击力。

我个人发现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可怕”的近义词。其实它更强调“超出日常认知的震撼感”——就像你第一次见到龙卷风撕碎房屋,那种自然力量带来的战栗感,远比恐怖片里的鬼怪更能诠释这个成语的精髓。

再看个反常识的用法:凌晨三点的急诊室里,心电监护仪的警报声、家属的啜泣声、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交织成片,整层楼笼罩在“鬼哭神愁”的氛围中。(自问:医院场景合适吗?)当然可以!当环境中的声音、光影共同营造出压抑绝望的氛围时,用这个成语反而比“悲伤”“混乱”等词更能传递身临其境的紧张感。

有个有趣的观察:这个成语在网络文学中的使用频率是传统媒体的五倍。或许因为年轻创作者更擅长用夸张意象调动读者情绪,而“鬼哭神愁”恰好能瞬间构建出极具张力的场景,比直白的描写更有记忆点。

下次你想描写某个令人头皮发麻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但要记得——真正的“鬼哭神愁”不在于画面多血腥,而在于能否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听到那种直击心灵的震颤声。

鬼哭神愁的造句

  1. 造句 然后就是惨叫,一连串鬼哭神愁的惨叫。
  2. 造句 只杀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鬼哭神愁,黑面汉带来的数百人马,竟无一个走脱。
  3. 造句 大杀一阵,只杀得关内儿郎叫苦,惊天动地,鬼哭神愁。
  4. 造句 明月,他们就象是萧秋水、朱大天王、李沉舟一样,每一个人都是武林百年不遇的骄子,于是他们斗,斗的天昏地暗、鬼哭神愁,直到“浣花六天王”。
  5. 造句 正自念间,只听得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似是天地初开的混沌紫雷,直震得天崩地裂,鬼哭神愁,似乎要碾压苍穹。
  6. 造句 两军碰撞之时,喊杀声、哀嚎声、兵器碰撞声混在一起,可谓惊魂动魄,鬼哭神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