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ǐ jì duō duān
成语解释: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成语出处:《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坏主意很多
繁体字形:鬼計多端
英文翻译:tricky
鬼:1.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2.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捣鬼。鬼鬼祟祟。3.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含轻蔑意):酒鬼。烟鬼。4.指小孩机灵:这孩子真鬼!。小鬼。5.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端:1.端正;正派:端坐。品行不端。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端。末端。开端。3.事情的起因。例:无端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端。5.用手平着拿东西:端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端。异端邪说。
“鬼计多端”这个词,乍一听像是说人狡猾得像鬼一样,实际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例子吗?举个职场场景:小王总爱在团队会议上抢功劳,私下却把问题推给同事。比如他明明没参与项目,却在汇报时突然“灵光一闪”,提出关键建议,让领导以为他是功臣。这种暗戳戳占便宜的行为,算不算“鬼计多端”?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耍心眼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多端”二字。比如老张做生意时,上午假装让利博取信任,下午在合同里埋文字陷阱,晚上又用苦情戏拖延付款——三套组合拳环环相扣,这才配得上“鬼计多端”的评价。
生活中如何应对这类人?我的经验是:与其拆穿套路,不如守住底线。邻居大妈总爱用“借酱油”的借口来窥探别人家情况,后来大家干脆在楼道放共享调料盒,既保持体面又化解刺探。这种处理方式,反而让爱耍小聪明的人无从下手。
历史上也不乏典型案例。三国时期曹操“梦中杀人”的典故,就是典型的鬼计多端——既震慑了想暗杀他的人,又营造出生性多疑的人设。这种计策的高明之处,在于同时达到多个目的,像蜘蛛结网般织就立体陷阱。
有人困惑:现代社会还需要用这个成语吗?看看网络诈骗就明白了。诈骗分子会伪造公检法文件、冒充熟人视频、甚至利用AI换脸技术,层出不穷的手段恰恰印证了“鬼计多端”的生命力。不过换个角度看,能识别这些套路,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生存智慧?
与其抱怨身边“鬼计多端”的人太多,不如把这些遭遇当成思维训练。就像下棋时遇到喜欢设陷阱的对手,虽然过程费神,但破解之后棋力反而见长。毕竟阳光底下无新事,看透套路后的那份清醒笃定,或许才是最好的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