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jīng pò tì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震惊。
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予见之而魂惊魄惕,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魂驚魄惕
英文翻译:Panic stricken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惕:1.小心:警惕。2.害怕:怵(chù)惕。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让人“魂惊魄魄”的瞬间?比如半夜独自在家时,突然听到窗户“哐当”一声响,整个人像被电流击中般僵在原地,连呼吸都停滞了。这个成语就像按下暂停键的遥控器,把人的惊惧状态凝固成了四个字。
为什么“魂惊魄惕”特别适合形容深刻的心理冲击?看看这个例子:当登山者发现脚下的岩石突然松动时,那种从脊椎窜上天灵盖的寒意,比“害怕”这个词更有画面感。成语中的“魂”与“魄”本指人的精神本源,叠加使用就像给恐惧感装上了立体环绕声。
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危险场景吗?不见得。有位作家曾写道:“看到高考成绩单的瞬间,我体会到了魂惊魄惕的清醒。”这里描述的其实是认知被颠覆的震撼感。就像在炎夏突然跳进冰水池,瞬间的刺激让人获得全新的思考角度。
现代人怎么活用这个成语呢?试着把它嵌入日常对话:“昨天会议室空调突然坠落,全组人魂惊魄惕了三秒钟,接着笑作一团。”这种略带夸张的描述,反而能精准传达集体受惊又释然的微妙状态。
有人觉得这个成语太书面化?其实它的画面张力无可替代。就像水墨画里的飞白,留白的部分反而让惊恐的余韵更绵长。下次描述深刻的心灵震颤时,不妨让这个沉睡的成语焕发新生命——毕竟语言工具箱里,总该备着几件特别趁手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