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cán sè chǐ
成语解释:惶愧失色,惊恐不安。
成语出处:唐·司空图《释怨》:“二子魂惭色褫,跼听玉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魂慚色褫
英文翻译:To be ashamed of one's soul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惭:惭愧:羞惭。大言不惭。自惭形秽。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褫:1.脱去;解下:解佩而褫绅。2.剥夺:褫革。褫职。
“魂惭色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很生活化。比如:公司会议上,小李被领导当众指出数据造假,他顿时魂惭色褫,脸色发白,手抖得连文件都拿不稳。这时候同事小声嘀咕:“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你看,羞愧到连表情都控制不住,可不就是“魂惭色褫”的真实写照吗?
问题一: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犯错的时候吗?不完全!比如老王辛苦准备了三个月的项目被临时取消,他在宣布消息时魂惭色褫,声音都带着颤抖。这种“非犯错型尴尬”同样适用——当人遭遇重大打击或突发变故,那种从内到外的失态状态,用这个词就特别传神。
记得大学室友第一次见女方家长,把对方父亲叫成了“叔叔”,结果发现是女友的继父。他瞬间魂惭色褫的样子,让原本尴尬的场面反而逗笑了所有人。这说明什么?过度紧张引发的失态,有时候反而能化解僵局。
问题二: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么文绉绉的成语吗?我倒觉得这类成语像调味料。日常聊天说“他当场社死了”确实更直接,但要是写小说描写人物窘态,“魂惭色褫”四个字就能让读者脑补出面部血色消退、眼神躲闪的生动画面。语言多样性就像调色盘,多一种表达就多一份精准。
有个有趣现象:直播带货的主播说错价格时,那种突然语塞、额头冒汗的魂惭色褫状态,反而会让观众觉得真实可爱。你看,即便是负面情绪,在特定情境下也能产生意外效果。这提醒我们:面对窘迫时刻,接纳比掩饰更重要。
下次遇到让人魂惭色褫的场面,不妨试试“破罐子破摔”的幽默化解法。就像上周邻居阿姨误把微信群消息发到公司大群,她干脆发了个表情包:“本年度最佳手滑奖非我莫属”,反而收获满屏安慰。有时候,直面尴尬本身就是最得体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