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bō è làng
成语解释:鲸:鲸鱼;鳄:鳄鱼。比喻险恶的环境或激烈的斗争
成语出处:清·南荃居士《海侨春传奇·疯诉》:“望鲸波鳄浪连天涌,莽天涯沓沓濛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斗争等
繁体字形:鯨波鰐浪
英文翻译:Whale wave crocodile wave
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头大,眼小,没有耳壳,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俗称鲸鱼。
波: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鳄:爬行动物,大的身体长3—6米,头扁平,四肢短,尾巴长,全身有灰褐色的硬皮。善于游泳,性凶恶,捕食鱼、蛙和鸟类等。种类较多,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其中扬子鳄是我国的特产。俗称鳄鱼。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鲸波鳄浪”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描绘某种宏大而危险的场景,但具体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创业路上难免遭遇鲸波鳄浪,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成功时的阳光格外耀眼。”这里用鲸鱼掀起的巨浪和鳄鱼潜伏的暗流,比喻事业中不可预见的风险,同时暗含突破困境的决心。
为什么要用动物来比喻困难?其实古人常用自然现象传递抽象概念。比如“如鱼得水”形容顺境,“虎口拔牙”比喻冒险,而“鲸波鳄浪”的特殊性在于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危险元素组合——海洋的狂暴与沼泽的阴险,恰好映射现代人面对的多维度压力。
我在读《老人与海》时突然想到这个成语。老渔夫对抗大马林鱼的情节,就像在鲸波中稳住船舵;而鲨鱼群轮番袭击时,又仿佛陷入鳄浪包围。这种文学化的表达比直说“困难重重”更有画面感,也让人看到危机中的英雄主义色彩。
当代社会还有适用场景吗?当然!比如面对行业颠覆:“传统制造业在智能革命的鲸波鳄浪中寻找新航向,有的企业沉没,有的却锻造出更坚固的船体。” 这里既承认变革的剧烈,又暗示适者生存的积极面。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人们往往畏惧“鲸波鳄浪”,却忽略其背后的馈赠。就像台风过境会带来肥沃的淤泥,职场中的重大危机常常催生突破性创新。去年某科技公司遭遇数据泄露事故,反而因此重构了更安全的云架构,这算不算“浪里淘金”?
下次遇到棘手难题,不妨换个视角:此刻掀起的鲸波鳄浪,或许正在为你冲刷出一条意想不到的新航道。毕竟历史告诉我们,最壮丽的风景,往往藏在惊涛骇浪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