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chóng dé sàng
成语解释:同“鸡虫得失”。
成语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鶏蟲得喪
英文翻译:The loss of chickens and insects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鸡虫得丧”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来源于《庄子》的一个小故事:有人为了抓逃跑的鸡摔断了腿,邻居却笑他“关心鸡虫的得失而忘了身体安危”。现在常用来形容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反而忽略更重要的事物。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王在菜市场为了三毛钱和摊主争了半小时,最后没赶上女儿的家长会。这就是典型的“鸡虫得丧”——他执着于微小的金钱损失,却错过了见证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这时候不妨问自己:我们是否也常被琐事困住,忘记抬头看看更大的天空?
职场上也有类似情况。小张为同事用了自己的订书机大发雷霆,结果在团队合作项目中心存芥蒂。其实换个角度看,共享办公用品本属平常,维护和谐关系才是长远之计。就像庄子说的“大知闲闲,小知间间”,智慧的人关注整体,计较的人盯着细节。
有个有趣的发现:智能手机普及后,“鸡虫得丧”现象反而变多了。有人在地铁上因为网络延迟暴跳如雷,在餐厅为优惠券使用规则和店员纠缠不休。这些现代生活的小插曲,恰似古寓言里那只引发争执的鸡,让我们在科技便利中反而更容易陷入琐碎焦虑。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观察到有些年轻人开始主动“做减法”,比如关掉APP的红点提醒,定期清理社交关系。这种选择性忽视微小得失的智慧,或许正是破解“鸡虫得丧”困局的钥匙。毕竟人生如航海,总盯着甲板上的水渍,就会错过整片海洋的壮丽。
下次遇到令人烦躁的小事时,不妨做个深呼吸,想想这个流传两千年的成语。那些让我们纠结的“鸡虫得失”,放在生命长河里不过是一粒细沙。保持适度钝感,把精力留给真正值得在意的人和事,这样的生活态度或许能带来更多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