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成语解释: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成语出处: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鶏蟲得失
英文翻译:fight over trifles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紧要的琐事,比如纠结外卖配送费涨了2块钱,或者因为同事没回复消息而反复琢磨。这时候有人会感叹:"这点鸡虫得失,真没必要放在心上。"这里的"鸡虫得失"指的是像鸡啄食虫子般微小的利益与损失,用来形容不值得耗费精力的细枝末节。
为什么人们常为小事焦虑?其实这和我们的本能有关。远古时期人类需要时刻警惕风吹草动才能生存,这种对细微变化的敏感被刻进了基因。但在现代社会中,过度关注琐事反而会影响判断力。就像盯着手机电量百分比从30%降到29%的人,可能错过窗外绚丽的晚霞。
我曾在超市排队时目睹有趣一幕:两位顾客因为购物车轻微碰撞争执不下,从"你碰到我了"升级到"现在的年轻人没素质",足足浪费二十分钟。这让我想到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冰",当视野局限在眼前方寸之地时,我们何尝不是那只盯着脚下虫子的鸡?
如何区分真正的得失与鸡虫得失?有个简单方法:设想这件事在三个月后是否还重要。上周开会时坐的位置偏后排,三个月后根本不会记得;但如果在会议上提出的创意被采纳,三个月后可能已经改变了工作轨迹。前者是鸡虫得失,后者才是值得投入精力的大事。
当然,完全忽视细节也不可取。日本茶道讲究"一期一会",正是把每个细微动作做到极致才成就了独特美感。关键是要建立优先级思维,就像画家作画时既要有整体构图,也要有点睛之笔。学会在战略层面抓大放小,在战术层面精益求精,才是应对鸡虫得失的智慧。
下次遇到令人纠结的小事,不妨试着后退两步观察全局。那些曾让你辗转反侧的"重大事件",多年后回看或许就像沙滩上的脚印,早已被时间的潮水抹平。而真正重要的事物,往往藏在潮起潮落间闪烁的珍珠光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