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jīn
  • shōu
  • j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jīn shōu jūn

成语解释: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撤军

繁体字形:鳴金収軍

英文翻译:beat the gongs and withdraw the army

鸣金收军的意思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成语评论

鸣金收军”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举个实际例子:公司连续加班一个月赶项目,终于按时上线。老板在庆功会上说:“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今天正式鸣金收军,接下来安排轮休!”这里用“鸣金收军”替代常见的“结束工作”,既点明了高强度工作的终止,又暗含对团队拼搏的肯定。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说“停止”或“收工”?其实成语自带画面感——想象古代战场鸣金时,士兵们带着完成任务的释然有序撤回营地。就像现在很多创业团队完成阶段性目标后,负责人常会说:“我们先鸣金收军,复盘后再出发。”这种表达既避免了直白的“暂停”,又传递出蓄势再战的信息。

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比如孩子参加竞赛集训三个月,家长可以说:“明天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咱们就鸣金收军,带你去海边放松。”比起生硬的“别练了”,这种说法既承认了孩子的努力,又为下一阶段预留空间。个人认为,现代人需要更多这样的“柔性表达”,既能传递信息又不挫伤积极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成语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妙用。当国际合作伙伴追问项目为何暂缓时,用“We need to sound the gongs and recall the troops for strategic adjustment”解释,比直接说“pause”更能让对方理解这是战术调整而非失败。语言学者发现,这类典故性表达能让专业对话变得生动且富有弹性。

最后思考个有趣现象:为什么当代年轻人更爱用这类传统成语?观察社交媒体会发现,95后在项目复盘时常用“鸣金收军”搭配表情包,既传承文化又消解严肃感。这种新旧融合的沟通方式,或许正是汉语保持活力的密码——就像成语本身,古老的形式里永远跃动着与时俱进的灵魂。

鸣金收军的造句

  1. 造句 操即鸣金收军,召谋士议曰:“杨奉、韩暹诚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将也。
  2. 造句 山顶上贼寇见伤了两个头目,赶着鸣金收军。
  3. 造句 文天祥夺得百余只战舰,因见天色已黑,便下令鸣金收军,把战舰一齐泊住了。
  4. 造句 前日遇了烈焰阵,如今又有火龙伤兵,传命鸣金收军,再议破火龙塔。
  5. 造句 再讲苏宝同杀得大败,回转头来,不见追兵,忙鸣金收军。
  6. 造句 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7. 造句 陈希真见百鬼阵已破,又见梁山援军到了,便鸣金收军。
  8. 造句 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唐晋王引高思继出马迎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连斗300回合,难分胜负,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金收军。
  9. 造句 且说熊文灿是日杀败李自成等,虽然大胜,恐有伏兵,也就鸣金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