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íng
  • c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xíng cài sè

成语解释: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脸色

繁体字形:鵠形菜色

英文翻译:Swan shaped vegetables

鹄形菜色的意思

鹄:[hú]天鹅。[gǔ]射箭的目标;箭靶子:中鹄。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菜:1.供作副食品的植物:菜市。白菜。菠菜。野菜。蔬菜。面有菜色。2.主食以外的食品:菜牛。菜畜。菜肴。菜谱。名菜。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鹄形菜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因为饥饿或贫困而面黄肌瘦、气色极差的样子。比如:“灾荒年间,许多百姓鹄形菜色,连走路都摇摇晃晃。”这样的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面黄肌瘦’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相近,但“鹄形菜色”更强调长期营养不良带来的憔悴感。比如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如果连续熬夜加班,可能也会被同事调侃:“你这鹄形菜色的样子,得好好补补了!”——虽然略带夸张,但说明这个成语在现代也能灵活使用。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区里有个单亲妈妈每天打三份工,邻居悄悄议论:“看她鹄形菜色的,孩子倒是穿得干干净净。”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母亲的辛劳,还隐含了对她坚韧品格的钦佩。成语用在这里,比直接说“她很辛苦”更有感染力。

有人疑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其实不然。比如描写山区支教老师的故事:“他初到村子时,孩子们都鹄形菜色,现在个个脸上有了红晕。”这样的对比既能体现变化,又保留了成语的文学韵味。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像藏在工具箱里的特殊螺丝刀——平时用不上,但遇到合适场景时特别趁手。比如写小说时描述战乱年代的角色,或者新闻报道中刻画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用“鹄形菜色”比平铺直叙更有画面冲击力。

最后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要考虑受众理解度。如果给小朋友讲故事,可能需要解释;但在文学创作或正式文章中,它能瞬间提升文本质感。就像做菜时撒的那把香料,放对了地方,整道菜的层次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