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è cháo jiū jū
成语解释:《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成语出处:《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集传:“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补语;指占有别人的东西
繁体字形:鵲巢鳩居
英文翻译:occupy some place , belonging to another
鹊: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主食昆虫,是益鸟。
巢:1.鸟的窝,也称蜂、蚁等的窝:鸟巢。蜂巢。2.比喻盗匪等盘踞的地方:匪巢。倾巢出动。3.姓。
鸠:1.鸟类。外形像鸽子。常见的有斑鸠,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或黄褐斑点。常成群吃谷物。2.聚集:鸠合(纠合)。
居:1.住:居民。分居。2.住的地方;住所:迁居。民居。故居。3.在(某种位置):居左。居首。4.当;任:居功。以专家自居。5.积蓄;存:居积。奇货可居。6.停留;固定:变动不居。岁月不居。7.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居。沙锅居。8.姓。
“鹊巢鸠居”这个成语,乍一听是不是有点奇怪?鹊鸟的窝被斑鸠占用了,听起来像是个“强盗行为”。但它的含义其实更复杂——原意是指强占他人的住所或成果,后来也用来比喻地位、资源被他人取代的情况。
举个例子:公司里老张兢兢业业工作十年,突然空降的新主管直接接手了他负责的项目。同事们私下议论:“这简直就是鹊巢鸠居嘛!”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并不少见,但换个角度看,是否也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必然性?毕竟“能者居之”和“强占”之间的界限有时很模糊。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鸠占鹊巢”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同源,但“鹊巢鸠居”更强调占据过程的持续性。比如某网红书店靠情怀吸引客流,后来逐渐变成游客打卡地,真正读书的人反而被挤走——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转变,用“鹊巢鸠居”形容就特别贴切。
再举个文化现象:传统戏曲剧场被改造成沉浸式剧本杀场馆。老观众痛心疾首:“我们的文化阵地被年轻人鹊巢鸠居了!”但年轻人却觉得这是传统空间的新生。这种代际认知差异,恰好体现了成语背后的深层矛盾:什么才算真正的“占有权”?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了新解读。就像某些互联网平台,初期靠用户创造内容壮大,后期却用算法主导流量分配,创作者反而失去主动权。这种“数字时代的鹊巢鸠居”提醒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价值体系的悄然更替。
观察生活会发现,这种现象无处不在。小区健身器材区被广场舞队伍占领,咖啡厅自习区变成网红拍照背景墙……每次空间功能的转换,都在考验着群体间的包容度。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谴责“鸠”,而在于构建更灵活的共享机制。
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问一句:占据者是否带来了新的价值?就像外企入驻老城区,虽然改变了原有生态,但也激活了商业活力。事物的发展往往充满辩证色彩,“鹊巢鸠居”未必全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新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