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ěr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ěr jì shū

成语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

繁体字形:黄耳寄書

英文翻译:Book sent by Huang er

黄耳寄书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提到“黄耳寄书”,很多人会好奇:这成语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其实它出自《晋书·陆机传》,说的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养了一只叫“黄耳”的狗,这只狗居然能帮他往返千里送家书。古人没有快递公司,连驿站都可能不靠谱,但一只忠犬却成了跨越山河的信使。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造句:“如今视频通话这么方便,但奶奶还是坚持手写信件,真像现代版的黄耳寄书。”这里既保留了“传递思念”的核心含义,又和当代生活产生碰撞。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狗送信?这背后其实藏着古人对“信任”和“情义”的看重——连动物都能托付心事,人与人的羁绊岂不更深?

再举个职场例子:“项目组远程协作时,小王总能把复杂的方案解释得明明白白,简直像黄耳寄书般准确传达。”这里跳出了亲情框架,将“精准传递信息”的特点延伸到了现代工作场景。你会发现,这个成语不仅是历史典故,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类对“有效沟通”的永恒追求。

有趣的是,当代年轻人赋予了它新解。我曾在咖啡馆听到学生调侃:“给异地恋对象发消息已读不回,真该训练只电子黄耳。”这种幽默改编恰恰说明,传统文化完全能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当下。比起强行说教,不如让老故事自己“长出”新枝芽。

当5G时代的信息洪流冲刷着生活,重提“黄耳寄书”反而有种返璞归真的意味。它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是传递速度,更是那份愿意为对方多走一程的心意。就像上周我寄给朋友的生日贺卡,虽然比微信晚到三天,但拆封时的惊喜表情,绝对值得那枚邮票的等待。

"黄耳寄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