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páo
  • jiā
  • shē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páo jiā shēn

成语解释: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成语出处: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黄袍加身

英文翻译:be draped with the imperial yellow robe by one 's supporters

黄袍加身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袍:袍子:皮袍。棉袍儿。长袍。旗袍儿。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成语评论

说到“黄袍加身”,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古装剧里的皇帝登基场面。比如:“公司项目突然爆火,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张竟被领导‘黄袍加身’,直接升任部门负责人。”这里用成语描述被动获得权力的戏剧性场景。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用“黄袍加身”而不是直接说“升职”呢?

核心问题其实是这个成语的独特性——它隐含“被动上位”的微妙含义。比如历史爱好者讨论宋太祖赵匡胤时,常说:“他本无称帝野心,陈桥兵变实属黄袍加身。”这里既点明了事件本质,又暗示了被部下推举的无奈感。成语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用四个字说清了复杂关系。

不过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类似现象?举个反例:创业者老王拒绝投资人说“别想给我黄袍加身,公司必须按我的节奏发展”。这里成语成了主动拒绝外界干预的工具,反而赋予它新含义。个人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灵活运用。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夸张?其实关键在于场景适配。比如描述同事突然被提拔可以说:“原本只想做好本职的小李,这次真是黄袍加身当了项目经理。”既形象又有记忆点。比起直白的表达,成语能引发听者的联想,反而更接地气。

观察现实生活,类似“被动接受重要角色”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社区志愿者老周的例子:“大家推举他当业委会主任时,他连连摆手说这简直是黄袍加身。”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让现代对话变得生动有趣。或许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适配性,让成语始终活跃在语言中。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工具的价值在于精准表达。当我们需要描述“意外获得重要身份”时,“黄袍加身”就像量身定制的钥匙,能瞬间打开听众的理解之门。与其纠结是否“过时”,不如多想想怎么用出新意——毕竟,真正的好词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

黄袍加身的造句

  1. 造句 宋朝有开国皇帝以兵变黄袍加身的来历,故特别疑忌武将。
  2. 造句 甚至是相对而言,名不见经传的黄袍加身做了影帝,这本身也无可厚非。
  3. 造句 曹操一直都想黄袍加身。
  4. 造句 无论哪种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梦想黄袍加身是绝无希望的。
  5. 造句 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6. 造句 已有香港金紫荆奖金像奖两个影后在手的周迅,成功黄袍加身成为金马影后。
  7. 造句 后来风云际会,一路顺风,居然黄袍加身。
  8. 造句 赵匡胤由黄袍加身而具备了帝王的身份,还须努力扮演帝王的角色。
  9. 造句 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对辅佐他的大臣加以贬斥,真是飞鸟尽,良弓藏。
  10. 造句 太祖黄袍加身,返回沐京后,即至崇元殿行禅代礼。

"黄袍加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