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mò wú yán
成语解释: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沉默不说话
繁体字形:嘿嘿無言
英文翻译:keep silent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默默无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沉默不语的状态。比如在朋友突然遭遇挫折时,你可能会选择陪他坐在公园长椅上,只是静静看着夕阳下沉——此时无需言语的安慰,反而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有人问:为什么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反而更好?想象公司会议中,当同事们激烈争论方案时,那个始终专注记录却不插话的新人,其实正在用沉默积蓄力量。这种无声的观察和学习,往往比急于表现更能找准发力点。
古诗词里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并非虚言。就像老茶农采茶时,指尖在嫩芽间轻盈翻飞的动作本身已成语言。这种无言的默契,在需要专注的领域反而能突破表达的局限。我曾在陶瓷工作室见过师徒二人整日不交谈,仅凭眼神和手势就能完成拉坯工序,这种工作状态比任何技术讲解都更直观。
当代社交中,人们似乎患上了“沉默恐惧症”。地铁里此起彼伏的短视频声,饭桌上不断响起的消息提示音,都在挤压着安静的空间。但换个角度看,选择在信息洪流中保持适度沉默,反而能守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深夜书桌前关掉手机的学生,用无声的专注与知识对话。
有位退休教师曾对我说:“年轻时总想说服每个持不同意见的人,现在明白真正的理解不需要声量加持。”这让我想起山间的竹子,风雨来时随风摇摆却不折断,这种柔韧的沉默何尝不是一种生存智慧。当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收起语言,或许能更清晰地听见世界和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