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u
  • y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kǒu wú yán

成语解释: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沉默

繁体字形:閉口無言

英文翻译:remain silent

闭口无言的意思

闭:1.关;合:闭门。闭目养神。把嘴闭上。2.堵塞不通:闭气。闭塞。3.结束;停止:闭会。闭经。4.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成语评论

哎呦,闭口无言这成语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明明嘴巴张着,咋就"无言"了呢?不过仔细想想,生活里这种场景还真不少见。比如开会时领导突然问:"这方案谁负责的?"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这时候用"闭口无言"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你懂的,那种空气中飘着尴尬的沉默,简直能听见钟表滴答声。

等等,这成语只能用在职场吗?当然不是!上个月我表弟参加辩论赛,对方辩手突然抛出个冷门数据,他们整个团队集体卡壳。这时候裁判都忍不住调侃:"看来正方是闭口无言啊。"所以说,这个成语其实适用各种需要说话的场合,关键看有没有那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窘迫感。

有人可能要问:"那闭口无言和沉默寡言有啥区别?"问得好!虽然都跟不说话有关,但闭口无言更强调"被迫"或"突然"的状态。比如家里长辈催婚,你本来准备了一堆道理,结果被一句"隔壁小王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怼得哑口无言,这就是典型的闭口无言。而沉默寡言嘛,更像个人性格特征,就像我们公司前台小李,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成语用多了容易显得老气横秋。现在年轻人更爱说"当场自闭"或者"直接石化",但要说画面感,还是闭口无言更有味道。就像上次同学聚会,老张吹牛说自己在股市赚翻了,结果有人拿出他朋友圈的亏损截图,那场面,啧啧,老张直接表演了个真人版闭口无言

其实这成语教会我们一个道理:说话是门艺术,但适时闭嘴更是智慧。就像我奶奶常说的:"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不过要真遇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咱们也别总闭口无言,该发声时还得发声。毕竟,语言就像钥匙,既能打开误解的锁,也能关上冲突的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给个小建议:下次遇到让人语塞的情况,与其硬着头皮瞎掰,不如大大方方承认"这事儿我还真得再想想"。毕竟闭口无言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不冷场而胡说八道。您要是碰到这种情况会咋处理?不妨在脑子里多存几个应对妙招,保准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闭口无言的造句

  1. 造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到他闭口无言。
  2. 造句 对那些无聊的争论,他常常闭口无言,概不参与。
  3. 造句 因惧怕大众,又因宗族藐视我使我惊恐,以致闭口无言,杜门不出。
  4. 造句 如此,贫苦的人获得希望,邪恶将闭口无言。
  5. 造句 它让人觉得惊奇,不是分离的,异常的,和使人闭口无言。
  6. 造句 他扪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7. 造句 他们当着百姓,在这话上得不着把柄,又希奇他的应对,就闭口无言了。
  8. 造句 因为这原是天主的旨意:要你们行善,使那些愚蒙无知的人,闭口无言。
  9. 造句 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