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yuè qí míng
成语解释: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成语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气氛热烈
繁体字形:皷樂齊鳴
英文翻译:abustle and astir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鼓乐齐鸣”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合适呢?举个例子:公司年会上灯光璀璨,舞台两侧的鼓乐队与交响乐团同时奏响,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真可谓鼓乐齐鸣、热闹非凡。这时候有人会问:“这成语只能形容音乐场景吗?”其实不然,它更多在表达多种元素和谐共生的状态。
比如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活动,志愿者讲解、儿童绘画比赛、回收机器演示同时开展。有人质疑:“这和鼓乐齐鸣有什么关系?”仔细想想,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不正是社会事务中“多方协作”的生动写照吗?这种场景下使用成语,反而能突破传统认知的边界。
有趣的是,我在古镇旅游时见过更妙的用法。茶馆里评弹声、街边叫卖声、屋檐风铃声交织,导游突然说:“各位听,这就是江南的鼓乐齐鸣。”这个比喻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成语不仅能描述人为的热闹,还能捕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这种活用方式,反而让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意。
有人可能会纠结:“用得太泛会不会失去原意?”个人认为,语言本就是流动的。就像智能手机的“震动模式”能同时传递信息与情感,成语的使用也该有时代适应性。关键在于把握“多元共存”的核心意象,而非拘泥于字面。下次遇到跨部门协作顺利推进时,不妨试试用“鼓乐齐鸣”来形容,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当我们站在高楼俯瞰城市夜景,车流灯光如星河闪烁,远处广场隐约传来音乐声。这种视觉与听觉的交织,何尝不是现代都市版的鼓乐齐鸣?生活处处存在着等待被发现的和谐韵律,或许这就是成语穿越千年仍具生命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