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wěn fèn zhǎo
成语解释:犹言张牙舞爪。
成语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猛兽等
繁体字形:皷肳奮爪
英文翻译:Drumbeat and claw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吻:1.嘴唇:接吻。唇吻。2.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3.动物的嘴,也指低等动物的口器或头部前端突出的部分。
奋:1.鼓起劲来;振作:振奋。兴奋。勤奋。2.摇动;举起:奋臂高呼。奋笔疾书。3.姓。
爪:[zhǎo]鸟兽的脚或趾甲:鹰爪。虎爪。张牙舞爪。[zhuǎ]1.爪子,动物带尖甲的脚:鸡爪子。猫爪子。2.爪儿,器物下端像爪的部分:这个锅有三个爪儿。
你有没有听过“鼓吻奋爪”这个成语?它原本形容动物张牙舞爪准备攻击的样子,现在多用来比喻人蓄势待发、全力以赴的状态。比如职场上,当团队接到重要项目时,大家就会像“鼓吻奋爪”的猎豹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
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其实它传递的是一种“关键时刻发力”的生存智慧。就像猫科动物捕猎前会弓背炸毛,运动员比赛前会反复热身,我们面对挑战时也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准备。这种状态既不是盲目冲动,也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看准时机后的精准发力。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接到心仪公司的终面通知,提前三天就开始“鼓吻奋爪”——反复模拟面试场景、整理作品集、研究公司文化。这种有备而来的状态,和成语里描写的蓄势待发完全吻合。
有人认为这种状态过于紧绷,我倒觉得关键在于“收放自如”。就像传统武术讲究的“引而不发”,真正的功力不在于时刻张牙舞爪,而在于需要发力时能瞬间调动全部能量。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学会在重要节点切换这种状态,反而能提高做事效率。
观察职场中的佼佼者,他们往往既有日常的从容淡定,也有关键时刻的“鼓吻奋爪”。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或许就是应对现代竞争的生存法则。毕竟,人生不是持续百米冲刺,而是一系列精准发力的短跑串联。
再比如创业团队开发新产品时,前期调研可以平和细致,但到了产品上线前的攻坚阶段,整个团队自然要进入“鼓吻奋爪”模式。这种阶段性的全力以赴,往往能激发出超乎想象的创造力。
不过话说回来,过度强调竞争姿态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就像自然界的猎食者不会整天保持攻击状态,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在“备战模式”和“休整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毕竟,弹簧绷得太紧容易失去弹性,张弛之道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