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wěn nòng shé
成语解释:鼓弄唇舌。
成语出处:《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皷肳弄舌
英文翻译:Drumming and tongue making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吻:1.嘴唇:接吻。唇吻。2.用嘴唇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3.动物的嘴,也指低等动物的口器或头部前端突出的部分。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鼓吻弄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对吧?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卖弄口才、刻意表现自己能说会道的样子。比如有人开会时滔滔不绝讲了一小时,内容却空洞无趣,同事可能会私下嘀咕:“他这是纯属鼓吻弄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种“能说会道”到底算优点还是缺点?这个问题正是理解成语的关键。想象菜市场里的小贩,他若能用幽默风趣的话术让顾客笑着买单,这是真本事;可如果律师在法庭上只顾用华丽辞藻绕圈子,反而可能输掉官司——关键要看语言是否服务于实质目标。
我曾在社区活动上见过典型案例。有位演讲者用三分钟讲清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全程没用一个专业术语;另一位却花了二十分钟堆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大词,结束时观众早已神游天外。前者是有效沟通,后者就是典型的“鼓吻弄舌”。
值得思考的是,在这个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很多人误以为“说得多”等于“说得好”。其实就像做菜,盐放多了反而坏了一锅汤。真正会说话的人,懂得在关键处画龙点睛。下次遇到口若悬河的人,不妨多观察:他的话里有多少真材实料?是否在解决实际问题?答案往往会让你看清本质。
语言终究是工具而非目的。那些真正厉害的表达者,往往能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最深刻的思想。就像老农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短短十字,比某些专家半小时的生态报告更有生命力。这或许就是“鼓吻弄舌”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