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 fù jī rǎng

成语解释:同“击壤鼓腹”。

成语出处:《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繁体字形:皷腹撃壤

英文翻译:Drumbeat

鼓腹击壤的意思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击:1.打;敲:击鼓。旁敲侧击。2.攻打:袭击。声东击西。3.碰:撞击。肩摩毂(gǔ)击。4.接触:目击。

壤:1.泥土;松软的土:土壤。沃壤。2.地:天壤之别。3.地区;地域:穷乡僻壤。接壤。

成语评论

鼓腹击壤”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相传上古时期有位老农吃饱饭后拍着肚子唱歌,用木棍敲打土地打拍子,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形容生活安逸、自得其乐的状态。比如可以这样用:“退休后的张大爷每天钓鱼喝茶,鼓腹击壤的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滋润。”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核心说的不是吃饱喝足的动作,而是传递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就像现代人说的“躺平”不完全等于懒惰,“鼓腹击壤”也不是说混吃等死,而是强调在物质基础满足后,保持内心的从容与欢喜。

有个有趣的对比:现在很多人月入过万却焦虑失眠,而公园里下象棋的老爷子拿着三千退休金反而乐呵呵。这种反差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精髓——幸福指数和物质条件并不总是正相关。就像我邻居王奶奶总说:“钱够买菜就行,每天能晒太阳听评弹,这不就是鼓腹击壤嘛!”

为什么古人要强调这种状态?仔细想想,在农耕社会能吃饱饭本就不易,能在温饱之余享受生活,既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也暗含对生活哲学的思考。放到今天,这种智慧反而更显珍贵。试想在地铁里挤成沙丁鱼的上班族,如果能偶尔停下脚步感受清风明月,也算是在快节奏中复刻了“击壤而歌”的心境。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画面感。闭眼想象那个拍肚皮敲土地的老农,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纯粹的快乐。这种状态或许正是对抗现代焦虑的一剂良方——不必等财务自由,此刻若能对拥有的小确幸心存感激,人人都能成为“鼓腹击壤”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