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fù hán hé
成语解释: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成语出处: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皷腹含咊
英文翻译:Harmony between the drum and the stomach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含:1.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着橄榄。2.藏在里面;包括在内;容纳:含着眼泪。这种梨含水分很多。工龄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请。3.带有某种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谈吐中含着一种失落感。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鼓腹含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可以拆开来看:吃饱了肚子(鼓腹),心里还带着和气(含和)。说白了,就是既满足生活需求,又保持内心的平和。比如一家人吃完晚饭,爸爸摸着圆滚滚的肚皮说:“今天这火锅真过瘾!”妈妈接话:“可不是嘛,吃完还能坐这儿聊聊天,这才是过日子。”这种场景就特别符合“鼓腹含和”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怎么做到“鼓腹含和”啊?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区楼下新开的包子铺,每天早晨都有一群上班族排队。他们边啃包子边和摊主唠家常,有人甚至会帮后面的顾客递零钱。这种简单的互动,其实就是把物质需求(吃早餐)和人情温暖(邻里交流)揉在了一起,算得上是现代版的“鼓腹含和”。
工作中也能体现这个成语的智慧。比如我们团队上周赶项目,大家忙得团团转。组长突然抱来两盒小龙虾:“吃饱了才有力气加班!”结果啃着麻辣鲜香的小龙虾,原本紧绷的气氛突然轻松了,有人还边吃边蹦出几个绝妙点子。你看,物质满足和精神愉悦配合好了,真能碰撞出火花。
不过我发现,很多人容易把“鼓腹”和“含和”割裂开。就像有些家长总说:“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别管他开不开心。”这其实违背了成语的本意。明朝有本《菜根谭》里写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古人早就提醒我们,光吃饱肚子不修心性,终究是残缺的。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点外卖时,是更关注包装盒上的优惠标签,还是送餐小哥被雨淋湿的裤脚?下次取餐时试着说声“辛苦了”,或许你会发现,多花两秒钟表达的善意,能让手里的饭菜更香——这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鼓腹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