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shé xiān huáng
成语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成语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繁体字形:皷舌掀簧
英文翻译:Drum tongue lift spring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掀:1.揭起;撩起:掀锅盖。2.由下向上涌:波浪掀天。3.大规模地发动、兴起:生产建设掀高潮。
簧:1.乐器里用为振动发声的薄片:笙簧。风琴簧片。2.器物上有弹力的机件:弹簧。锁簧。
“鼓舌掀簧”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怎么用?举个具体例子:菜市场里有个卖保健品的摊主,拿着喇叭反复喊“三天见效,无效退款”,周围大爷大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这时候就能说:“这摊主真是鼓舌掀簧,把普通维生素吹成了灵丹妙药。”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夸人还是贬人?”其实要看语境。比如在辩论赛现场,主持人说:“正方辩手鼓舌掀簧,把环保政策讲得深入浅出”,这就是褒义;但要是同事悄悄提醒你:“小心那个推销保险的,特别会鼓舌掀簧”,这时候就带着警惕意味了。
我曾在古镇见过真正的“鼓舌掀簧”大师。茶馆说书人一拍惊堂木,从三国演义讲到现代职场,两小时不带停。观众们端着茶碗忘了喝,这种用语言创造画面感的能力,让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成语的精妙——就像同时摇动簧片发出多重声音,让话语产生立体效果。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警惕“鼓舌掀簧”?现在直播带货里,主播们半小时能说完普通人三天的话量。上周我看中一款智能手表,主播喊着“错过今天再等三年”时,弹幕里突然飘过一句:“簧片都快掀断了,数据怎么不敢放全?”这句话点醒了我:语言包装越华丽,越要核查事实支撑。
不过换个角度看,善用“鼓舌掀簧”其实是种生存技能。朋友公司有个销售,靠着把枯燥的产品参数讲成武侠故事,连续六个月业绩第一。他说这招是和小区门口修鞋匠学的——那位老师傅边修鞋边讲自己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愣是把修鞋摊变成了故事会。
语言就像乐器,既能奏出美妙旋律,也可能制造噪音。下次听到特别“鼓舌掀簧”的表达时,不妨像品茶一样: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细品回甘。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耳朵比眼睛更需要学会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