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bì shé cún
成语解释: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齒敝舌存
英文翻译:Open teeth and tongue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敝:1.破旧;破烂:敝衣。舌敝唇焦。2.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姓。敝处。敝校。3.衰败:凋敝。经久不敝。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哎哟喂,各位看官听说过“齿敝舌存”这成语吗?字面意思挺直白的——牙齿都磨坏了,舌头还好好待着。不过您可别以为这就是个讲口腔健康的俗语,其实它藏着老祖宗对人生态度的智慧!
举个栗子哈:老张在单位里总爱和领导硬碰硬,结果年终奖都泡汤了;隔壁老王说话像棉花糖似的软和,反而升职加薪了。您说这事儿奇不奇怪?这不就是“牙齿碰石头碎成渣,舌头绕指柔笑哈哈”嘛!
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这道理是不是教人当软柿子啊?”非也非也!您瞧那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但脚下得扎马步站稳咯。就像唐朝魏征敢直谏唐太宗,人家可不是硬顶,而是用《谏太宗十思疏》这种文绉绉的方式,既保住了饭碗又推动了改革。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这事儿更明显啦。前两天看新闻,某科技公司两个部门掐架,研发部非要硬刚市场部,结果项目黄了;销售部那边倒好,天天给客户送秋天的奶茶,合同签到手软。您瞅瞅,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硬骨头碎满地,软舌头尝百味”?
不过咱也得留个心眼儿。就像吃重庆火锅,红汤虽猛容易伤胃,清汤太淡又没滋味。要我说啊,这“刚柔并济”才是真章法。您看《孙子兵法》不也讲“围师必阙”吗?给对手留条退路,可比硬碰硬高明多了。
说到底,“齿敝舌存”这成语就像个活化石,把老祖宗的处世哲学保存得倍儿完整。它不是在教人当墙头草,而是提醒咱们:该硬气的时候别怂,但多数时候啊,像水一样顺势而为反而能成事。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水滴石穿,可不光是靠蛮力,还得有持之以恒的巧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