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o
  • chún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o chún bì shé

成语解释:谓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焦脣敝舌

英文翻译:Fret your lips and open your tongue

焦唇敝舌的意思

焦:1.火候过大或火力过猛,使东西变硬变脆或烧成炭样:烤得又焦又脆。衣服烧焦了。2.由于缺少水分,变得干枯、干燥:焦渴。唇焦舌燥。3.着急:心焦。焦急。4.指焦炭:炼焦。5.焦耳的简称。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敝:1.破旧;破烂:敝衣。舌敝唇焦。2.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敝姓。敝处。敝校。3.衰败:凋敝。经久不敝。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已经说得口干舌燥,对方却还是似懂非懂?这时候"焦唇敝舌"这个词就特别贴切了。比如邻居王姐为了劝儿子报考师范专业,连续三晚促膝长谈,最后嗓子都哑了,这就是典型的焦唇敝舌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呢?表面看是说嘴唇干裂、舌头磨损,实际上是在强调沟通成本。就像上周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讲解分类标准,重复同样的内容几十遍,结果还是有人把湿垃圾扔进可回收桶里。

为什么会出现焦唇敝舌的情况?关键在信息接收方。记得去年公司推行新系统时,培训主管每天开三场说明会,但直到实操阶段才发现,很多员工根本没理解操作逻辑。这说明单向输出容易造成"你说你的,我听我的"的尴尬局面。

如何避免无效沟通?有个有趣的发现:当老师用漫画形式讲解物理定律时,学生理解速度比纯文字说明快三倍。就像上周菜市场推广移动支付,工作人员举着二维码玩偶示范,大爷大妈们反而更快掌握了扫码要领。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信息过载让"焦唇敝舌"现象更普遍。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倒逼我们提升沟通艺术。就像网红导游能把枯燥的历史讲成段子,既避免了重复啰嗦,又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持久的劝说,而是更精准的表达方式。

下次遇到需要反复解释的情况,不妨试试角色互换。就像程序员给父母讲代码时,用煮饭流程比喻程序运行,效果出奇的好。沟通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找到共鸣频率,才能让每句话都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