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 kǒu
  • duó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óng kǒu duó shí

成语解释: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成语出处: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农活

繁体字形:龍口奪食

英文翻译:Snatch food

龙口夺食的意思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成语评论

龙口夺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刺激的吧?它比喻在极危险或困难的情况下争夺利益。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老张是村里的果农,眼看一场暴雨即将摧毁果园,他硬是顶着狂风冲进地里抢收苹果。邻居劝他“别冒险了”,他却说:“这时候不龙口夺食,一年的辛苦全打水漂!”最终他抢回大半果子,保住了收入。你看,有时候“拼命一搏”反而是理性的选择。

有人问:这成语是不是鼓励大家不计后果? 其实不然。老张提前看过天气预报,估算了抢收的时间和风险,并非盲目行动。真正的“龙口夺食”需要权衡利弊——就像创业者明知市场环境严酷,仍通过精准调研抓住机会,这和纯粹赌运气完全不同。

再举个职场例子:公司竞标一个大项目,同事小王主动请缨带队。有人私下嘀咕:“对手都是行业巨头,这不是从龙嘴里抢肉吗?”但小王团队通过创新方案和连夜修改提案,硬是拿下了合同。这种“以小搏大”的成功,往往藏在看似不可能的挑战里。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冒险精神吗? 我的观点是:关键看“夺”的方式。比如直播行业里,新人主播在头部主播占据流量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差异化内容突围,就像用巧劲“掰开龙嘴”。这种既有勇气又有策略的行动,反而能开辟新赛道。

生活里处处有“龙口”。学生冲刺名校、医生抢救危重病人、甚至普通人争取工作机会,都可能面临类似情境。但别忘了——龙口夺食的核心不是蛮干,而是在危机中保持清醒,把劣势转化为行动的爆发点。

下次遇到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不妨想想:这真的是“龙口”,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惧?有时候,主动把手伸向未知的领域,反而能摸到意想不到的机遇。

龙口夺食的造句

  1. 造句 “龙口夺食”的这段日子,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将24小时值班,确保机收服务热线电话随时畅通。
  2. 造句 这才真叫“龙口夺食”哩!正常的年月,麦子收割回来,先垛起来,然后,等一个炸晴的好日子,把麦捆撕开,摊场暴晒,再碾打收仓。
  3. 造句 本报讯(记者王国强)三夏麦收,龙口夺食。
  4. 造句 眼下正是龙口夺食的紧要关头,国家相关部门规定要为联合收割机打造“绿色通道”,本报呼吁农民兄弟请冷静、理智地处理夏收问题。
  5. 造句 此外,粮食收获讲的是“龙口夺食”,抢收、搬运可是农家的基本功,“独轮车运粮”就是由此演化而来。
  6. 造句 陕西富平一天发12起麦草火灾"龙口夺食"勿忘防火。
  7. 造句 张师傅说,丰年夏收,好比“龙口夺食”,村里只有几台收割机,而全村近万亩麦田等待收割,去年收割费每亩40元左右,今年已涨到80元。
  8. 造句 “三夏”麦收,龙口夺食,我市麦收工作进展迅速。
  9. 造句 赵忠伟摄【阅读提示】六月,龙口夺食,风吹麦浪,机声隆隆。
  10. 造句 要在以前,这正是龙口夺食的繁忙时刻,如今,老百姓却手拿口袋坐在地头抽烟等着收获。

"龙口夺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