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ǔ kǒu duó shí
成语解释: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成语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虎口夺食
英文翻译:To snatch food from the mouth of a tiger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虎口夺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刺激的,但具体怎么用呢?举个实际例子:假设公司里有个同事总爱抢别人的功劳,你硬是在他的“势力范围”内争取到了项目主导权,这就叫“虎口夺食”。这时候可能有人问:“这不就是单纯抢机会吗?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夸张的比喻?”其实关键在于“虎口”的象征意义——对手不仅强大,还带着危险性,就像从老虎嘴里抠肉吃,搞不好会被反咬一口。
再举个生活化的场景:菜市场卖鱼的摊位前,老板刚捞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鲈鱼,旁边大妈眼疾手快一把截胡:“这鱼我要了!”周围人哄笑说这简直是“虎口夺食”。这里既没有真老虎,也没有血腥场面,但那种“在强势方手中硬抢”的紧张感瞬间就出来了。这种用法是不是比直白描述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困惑:“现代社会又不是丛林社会,这成语会不会过时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职场竞标、商业谈判甚至抢春运火车票,本质都是“资源争夺战”。上周我亲眼见到朋友在招标会上,顶着三家上市公司压力拿下合同,散会后他擦着汗说:“跟从老虎嘴里抢肉吃似的。”你看,这种比喻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精准传递那种高风险博弈的窒息感。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趣的现象:老一辈人用这成语时往往带着警示意味,比如“别学那些虎口夺食的,小心惹祸上身”。但现在的年轻人反而用它来调侃自己“作死”却成功的经历,比如通宵赶完被甲方毙掉八版的方案,最后关头翻盘,就会在朋友圈配文:“今日虎口夺食成就达成”。语言果然会跟着时代情绪进化。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面前真摆着“虎口夺食”的机会,是该衡量风险果断出手,还是绕道求稳?上周和做风投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个观点挺有意思:“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虎口’里,但聪明人不会空手去抢——他们会带着麻醉枪和GPS。”或许这就是现代版“虎口夺食”的打开方式:既要胆识,更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