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 shé
  • fēi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óng shé fēi dòng

成语解释: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成语出处: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形容书法气势奔放

繁体字形:龍虵飛動

英文翻译:swift movement of calligraphy

龙蛇飞动的意思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成语评论

龙蛇飞动”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常被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中笔触的灵动和气势。比如看到一幅草书作品,线条时而如游龙盘旋,时而似惊蛇疾走,让人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感,这时候就可以说:“这幅字写得真是龙蛇飞动!”

有人可能会问:“龙蛇飞动只能用来夸书法吗?”其实不然。比如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说“山间的云雾缭绕,远处的瀑布倾泻而下,整个画面仿佛龙蛇飞动,充满生机”。这种用法突破了传统场景,反而让描述更鲜活。

成语的妙处在于画面感。我曾在一场现代舞演出中听到观众感叹:“演员的肢体动作如龙蛇飞动,既有力量又有柔美。”这让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能形容静态艺术,还能表达动态的韵律。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不同领域的想象力。

有人疑惑:“用这么夸张的比喻会不会不合适?”其实关键在于语境。比如描述儿童画作时说“孩子用蜡笔涂出的线条龙蛇飞动”,反而能突出童趣中的自由奔放。语言本就是活的工具,用得恰当就能让表达更生动。

换个角度看,龙蛇飞动的美感背后藏着中国文化的密码。龙象征祥瑞,蛇代表智慧,二者的结合既矛盾又和谐。就像好的艺术作品,既要有大开大合的气势,也要有细腻流转的巧思。这种平衡或许正是成语想要传递的深层智慧。

最后不妨想想:为什么千年后的我们依然会被这样的成语打动?或许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文字本身,更是先人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当我们在城市霓虹中看到车流划出的光轨,脱口而出“这些光影如龙蛇飞动”时,传统文化便以新的方式延续着生命力。

龙蛇飞动的造句

  1. 造句 条幅上那“继往开来”四个字,笔势活泼雄浑,犹如龙蛇飞动。
  2. 造句 蛇年到,新气象,事事顺利心情好。祝你龙蛇飞动笔力健,灵蛇之珠才能现,画蛇不会添上足,工作做到打蛇打七寸。愿你生活幸福,事业称心!
  3. 造句 蛇年到,愿你事业打败牛鬼蛇神,业绩辉煌;心情天天龙蛇飞动,喜笑颜开;财源总能画蛇添足,源源不断;祝你新的一年,幸福不打折,好运总相伴!蛇年大吉!
  4. 造句 力透纸背,犹如龙蛇飞动,鸾飘凤泊。
  5. 造句 洪夜银枪一挥,龙蛇飞动的银光闪烁,硬是将御空七转的全力一击给拦截下来。
  6. 造句 这五个字龙蛇飞动,鸾翔凤翥,气势剑拔弩张,难以掩盖其中森然剑气。
  7. 造句 铁画银钩、龙蛇飞动,果真是仙迹呀。
  8. 造句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9. 造句 逸飞上前拜礼,转头瞧案上书迹,龙蛇飞动,笔势劲健,心中大是赞赏。
  10. 造句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