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yáng zhī xìng
成语解释: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男妓
繁体字形:龍陽之興
英文翻译:The rise of dragon and Yang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阳: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阴阳二气。2.太阳;日光:阳光。阳历。阳坡。朝阳。向阳。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4.凸出的:阳文。5.外露的;表面的:阳沟。阳奉阴违。6.指属于活人和人世的(迷信):阳宅。阳间。阳寿。7.带正电的:阳电。阳极。8.指男性生殖器。9.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兴:[xīng]1.兴盛;流行:复兴。新兴。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兴办。兴工。兴利除弊。百废俱兴。4.起;起来:晨兴(早晨起来)。夙兴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兴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兴来,也兴不来。7.姓。[xìng]兴致;兴趣:豪兴。助兴。败兴。雅兴。游兴。
提到“龙阳之兴”,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典故中的特殊含义。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魏策》,讲的是魏王与龙阳君钓鱼时,后者以鱼喻人,提醒君王不要因新欢而冷落旧友。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它更多指向一种人际关系的警示——提醒人们避免因一时新鲜而忽视长久的情感或利益联结。
举个例子:公司老板重用新人时,老员工私下嘀咕:“可别搞成‘龙阳之兴’啊。”这里并非谈论私人感情,而是担忧资源分配失衡。这种现象在现代职场并不少见,当团队过分追逐新鲜血液,可能破坏原有的协作默契。这恰好体现了成语的现实映射:任何关系都需要动态平衡。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权贵阶层吗?当然不是。就像朋友间常说“别见了新朋友就忘了我这个旧相识”,本质上都在强调情感维系的重要性。历史典故中的君臣关系,转化到现代就是各种社会角色的相处之道。个人认为,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性恰恰说明人性本质的相通。
再看另一个场景:收藏爱好者不断购入新物件,却把早年珍藏束之高阁。妻子调侃:“你这算不算‘龙阳之兴’?”这种幽默化的运用,既点出了事物价值的主观性,也暗示着珍惜当下的智慧。成语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这种灵活的现代转译中。
或许有人困惑:这样的古老说法还有必要了解吗?观察社交媒体上“塑料友情”“职场过客”等热词就能发现,人们始终在寻找描述人际关系变迁的精准表达。而“龙阳之兴”恰似一面古镜,照见的是人性中永恒存在的选择困境。保持开放而不失分寸,重视积累而不排斥变化,或许是这个典故给当代人的最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