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hòu
  • zhū
  • l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hòu zhū gé liàng

成语解释: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成语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放马后炮的人

繁体字形:事后諸葛亮

英文翻译:Be wise after the event

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葛:[gě]姓。[gé]1.多年生藤本植物,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菱形或盾形,花紫红色,荚果上有黄色细毛。根肥大,叫葛根,可制淀粉,也可入药。茎皮可制葛布。通称葛麻。2.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织成的纺织品,表面有明显的横向条纹。

亮:1.光线强:明亮。豁亮。这盏灯不亮。2.发光:天亮了。手电筒亮了一下。屋子里亮着灯光。3.(声音)强;响亮:洪亮。她的歌声脆而亮。4.使声音响亮:亮起嗓子。5.(心胸、思想等)开朗;清楚:心明眼亮。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亮了。6.显露;显示:亮相。把底儿亮出来。这种热带的蝙蝠,一亮翅膀足有脸盆大。7.姓。

成语评论

事后诸葛亮”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听过吧?比如有人看完球赛突然说:“我早就知道这队要输,他们的防守太差了!”可比赛前他明明没发表过任何意见。这种“马后炮”式的聪明,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

为什么人们总爱当“事后诸葛亮”?举个职场案例:部门会议上小张的方案被否决,结果项目失败后他却抱怨:“当初按我的计划做就不会这样”。核心问题来了:这种事后批判有价值吗?从积极角度看,它能帮我们积累经验;但过度强调“我早知道”,反而会破坏团队信任。

有趣的是,历史事件里藏着更深刻的例子。赤壁之战后,曹操部下纷纷分析战败原因,仿佛个个都能未卜先知。可战前真正提出火攻策略的,只有周瑜和诸葛亮。这提醒我们:事后分析容易,事前决策艰难。就像现在看十年前的投资选择,谁都能说“应该买房”,但当时有多少人敢真正行动?

个人认为,与其纠结“早知如此”,不如关注“下次如何”。去年我帮朋友策划婚礼,暴雨导致户外仪式泡汤。事后有人建议“该准备备用场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因此建立了应急备案制度。你看,把事后反思变成事前准备,才是这个成语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下次遇到“事后诸葛亮”式发言时,不妨换个角度:这些批评是否包含可操作的建议?如果没有,那可能只是情绪宣泄。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指责过去,而在于改善未来。就像老话说的,“亡羊补牢”比“早知道该修牢”更有建设性。

事后诸葛亮的造句

  1. 造句 不怕不做事前诸葛亮,就怕不做事后诸葛亮。
  2. 造句 但是当个事后诸葛亮还是比较容易的.
  3. 造句 但是,当然啦,事后诸葛亮总是好当.
  4. 造句 我们教导孩子要事前聪明一点,而不要事后诸葛亮.
  5. 造句 事情过去了,再显示自己的先知先觉,就被人讽刺为事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是事前知道事情的结果的。
  6. 造句 这是事后诸葛亮们的醒世名言,悔恨意味够深沉的。
  7. 造句 例如,我看到了以下的未来景象:如果我早知道我看到正在向群众演讲的那个名人是谁,并认出那个国家;我就可以做出一个准确的未来事件的预言,而不是事后诸葛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