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i ruò mù jī
成语解释: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獃若木鶏
英文翻译:dumb as a wooden chicken
呆:1.傻;愚蠢:痴呆。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3.同“待(dāi)”。注:呆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哎呦喂,咱们今天来聊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举个日常例子吧:小明上课走神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他蹭地站起来,嘴巴张了半天却连个“嗯”都没挤出来。这时候同桌小红憋着笑嘀咕:“你看他这样子,简直跟庙门口的石狮子似的!”——这就是典型的“呆若木鸡”嘛!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人身上吗?”嘿您别说,我上周在菜市场还真见过新鲜事。卖鱼的老王举着手机刷短视频入迷,顾客连喊三声“称斤两”他都没反应。旁边卖菜的大婶直接抄起芹菜敲案板:“老王你这木头桩子,生意还做不做了?”您看,这场景里的呆滞状态,可不分人还是物件都能形容。
那问题来了:“呆若木鸡和目瞪口呆有啥区别?”这可得掰扯清楚。比如说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第一次见老板发火时整个人像被按了暂停键,连眼珠子都不带转的——这属于吓懵的“目瞪口呆”。但要是换成他盯着Excel表格半小时没动鼠标,同事拍肩膀都没反应,那就是纯粹的“呆若木鸡”了。说白了,前者是突发惊吓,后者更像持续性卡壳。
要我说啊,现在这社会“呆若木鸡”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您想想,地铁上哪个不是低头刷手机?真要找个望着窗外发呆的,倒显得稀奇了。不过话说回来,表面呆滞的人说不定心里正演着大戏呢。就像我那个搞设计的表弟,盯着空白画布发愣两小时,突然蹦起来画出了获奖作品。所以说啊,这成语用的时候得看场合,有时候表面的呆滞藏着深层的专注呢!
最后提个醒,用这成语可别光图好玩。上次听邻居大妈吐槽:“我家那口子看电视时呆若木鸡的,喊他都听不见。”结果人家老李叔是在琢磨怎么修漏水的水管。您瞧,生活中很多看似呆愣的瞬间,背后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思考。下次看到有人“呆若木鸡”,不妨多给点耐心,保不齐人家正在脑子里开创新天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