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ù sǐ fú shāng
成语解释: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捄死扶傷
英文翻译: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伤:1.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坏:作战负伤。探伤仪。2.损害:伤筋动骨。伤感情。3.因故得病:伤风。伤寒。伤食。4.悲哀:伤心。悲伤。5.妨碍:无伤大体。
“救死扶伤”这个词听起来挺严肃,但说白了就是“救人命、帮伤员”。比如医院急诊室里,医生护士半夜抢救车祸患者,止血、输液、做手术,这就是最直接的救死扶伤。
有人问:“救死扶伤只能医生做吗?”当然不是!消防员冲进火场抱出昏迷的老人,路人给中暑晕倒的路人递水扇风,甚至你给摔破膝盖的小孩贴创可贴,都算广义上的救死扶伤。关键是有没有那份“见不得别人受难”的心。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郑州暴雨时,包子铺老板老李把蒸笼搬到街上,免费给被困群众发热包子。他说:“饿着肚子哪有力气扛过去?”这种温暖背后,不也是普通人践行救死扶伤的缩影吗?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主动型救死扶伤”。比如看到同事情绪低落时主动问句“你还好吗”,发现邻居独居老人两天没出门就去敲个门。这些小事看似和“救命”无关,却能防止很多悲剧发生。
科技也让救死扶伤有了新形态。急救APP能一键呼叫附近持证救护员,无人机给山区送急救药品,AI辅助诊断罕见病…工具在变,但内核始终是那句老话:能帮一把的时候,别犹豫。
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想想:如果这是我家人,我会希望别人怎么做?答案往往就在这个假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