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ù sǐ fú wēi
成语解释: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成语出处: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宾语、分句;多指医生的职责
繁体字形:捄死扶危
英文翻译: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危: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危急。危难。转危为安。居安思危。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危害。危及。3.指人快要死:临危。病危。4.高;高耸:危冠。危樯。危楼。5.端正;正直:正襟危坐。6.二十八宿之一。7.姓。
提到“救死扶危”,你会想到什么场景?或许是一群医生在急诊室争分夺秒抢救病人,或是消防员冲进火场救出被困的儿童。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指物理上的救助,更代表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主动担当的态度。
举个例子,一位路过的外卖小哥发现老人晕倒在路边,立刻停车拨打急救电话,并守在旁边疏导人群。有人问他:“不怕耽误工作被投诉吗?”他挠挠头说:“订单可以再送,人命不能重来啊。”这样的日常善举,正是“救死扶危”最生动的诠释——在危急时刻选择把他人安危放在首位。
有人可能会问:普通人没有专业技能,怎么实践这个成语?其实关键在于“愿意行动”。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邻居帮忙照看突发高烧的孩子,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在不同维度上延续着“救死扶危”的精神内核——用善意织就社会安全网。
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药店老板把最后两盒退烧药拆开,免费分给发热的顾客。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既需要勇气也考验智慧。它揭示了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当规则与人命产生冲突时,灵活变通同样是种担当。
个人认为,“救死扶危”在当下社会有着特殊价值。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容易对他人困境视而不见。但就像暴雨中的一把共享雨伞,电梯里多按住的开门键,这些微光时刻都在提醒我们:所谓文明社会,正是由无数个主动伸出的援手构建而成。
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不妨停驻三秒。你的一个电话、一次搀扶,或许就能改写某个故事的结局。救死扶危从来不是英雄专属,它更像接力棒,等着每个普通人伸手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