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o hóng liǔ lǜ
成语解释: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成语出处:元 贯云石《小梁州 春》:“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泛指春天的景色
繁体字形:桃紅桺緑
英文翻译:the peach trees were in bloom and the willows were turning green
桃:1.桃树,落叶小乔木,小枝光滑,叶子长圆披针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核仁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3.形状像桃儿的东西:棉桃。棉花结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柳:1.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杞柳等。叶狭长,种子有毛。枝条柔韧,可供编织。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春日踏青时,远远望去,山坡上桃花灼灼、柳枝摇曳,这不正是“桃红柳绿”最生动的写照吗?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自然风景吗?”其实不然,它更多是借景抒情,传递一种生机勃勃的闲适心境。比如老农扛着锄头走过田埂,身后是开得正艳的桃林和抽芽的柳树,这幅画面就藏着中国人骨子里对农耕文明的眷恋。
城市里的公园常能见到“桃红柳绿”的场景。去年我在杭州白堤散步,看到退休老人支起画板对着桃树写生,柳条被风吹得拂过画纸边缘,颜料未干的水彩和真实的春色重叠在一起。或许有人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意象吗?”在我看来,越是快节奏的生活,越需要这类能让人驻足片刻的视觉符号。
翻开相册时,发现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土墙瓦房前栽着两株桃树,溪边柳树歪着身子把枝条垂进水里。这才惊觉“桃红柳绿”不仅存在于诗画里,更扎根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桃和柳的组合?”观察植物特性会发现,桃树开花时柳树正好抽芽,两种植物在物候学上的同步成就了这对经典搭配。
最近读当代散文,发现作家把夜市霓虹灯比作“都市版的桃红柳绿”。霓虹的粉光与绿光交织闪烁,倒映在雨后积水里,竟与古诗意境产生奇妙共鸣。这启发我们:传统意象完全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关键在于能否捕捉到色彩对比中的生命律动。
走过居民小区时,常见到精心布置的景观小品。某户人家在阳台种了盆栽桃花,又在铁艺栏杆上缠绕塑料柳条,虽然材质人造,但那份想要留住春天的用心,何尝不是“桃红柳绿”在现代生活中的变奏?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成语的适用范围——只要是充满希望的色彩碰撞,都值得被温柔注视。
下次遇见开满桃花的街角,不妨多停留三秒钟。看花瓣落在柳树新抽的嫩叶上,感受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如何在钢筋水泥间找到新的落脚点。美好的事物永远在等待被发现的眼睛,正如春风年复一年地唤醒沉睡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