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éng méi shù mù
成语解释:指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带着十六七个打手,都是横眉竖目,身穿紫花布裤褂,青布抓地虎靴子,手持木棍、铁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耸眉瞪眼
繁体字形:横眉竪目
英文翻译:dart a fierce look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竖:1.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竖井。竖琴。2.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画一条竖线。竖着再挖一道沟。3.使物体跟地面垂直:竖电线杆。把柱子竖起来。4.汉字的笔画,从上一直向下,形状是“。”。5.年轻的仆人:竖子。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横眉竖目”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像在描述一个人生气时的表情?没错,它确实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或严厉的样子。比如:“张经理发现报表数据有误时,瞬间横眉竖目,吓得办公室鸦雀无声。”这里的“横眉竖目”不仅传递了愤怒的情绪,还让读者联想到瞪眼、皱眉等具体神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负面情绪吗?其实不然。在某些语境下,它也能体现威严感。比如京剧里的武将亮相时横眉竖目,反而凸显出角色的英雄气概。不过要注意的是,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确实多带有“即将爆发”的紧张感。
那什么时候适合用这个成语呢?举个例子:当你想描写家长教育孩子的场景——“妈妈看到小明偷偷玩手机,立刻横眉竖目地没收了设备”。这里既没有过度夸张,又比单纯说“生气”更生动。但如果是商务谈判等正式场合,换成“神情严肃”可能更得体,毕竟“横眉竖目”带着点戏剧化色彩。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画面感的写作中。有次我在小说里描写城管驱赶摊贩,写“他横眉竖目地挥舞着罚单”,编辑特意标注说这个细节让冲突场景瞬间立体了。不过要注意别滥用,毕竟谁都不想看到文章里的人物个个都横眉竖目对吧?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现在年轻人聊天更喜欢用“气到裂开”这类网络用语,但正是“横眉竖目”这种传统成语的存在,才让我们的语言层次更丰富。下次遇到需要精准表达怒气的时刻,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能让你的文字更有穿透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