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éng
  • mé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ng méi tǔ qì

成语解释: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成语出处:五代 齐己《轻薄行》:“玉鞭金镫骅骝蹄,横眉吐气如虹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横眉吐氣

英文翻译:a feeling of exaltation upon fulfillment

横眉吐气的意思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横眉吐气"这个成语吗?先别急着查词典,我们先来思考个问题:这个成语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说它可能是某个常见成语的误写?这就要从成语的演变说起了。

其实在标准成语词典里,"横眉吐气"并不存在。很多人容易把它和"扬眉吐气"混淆。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小张经过三年努力终于考上公务员,在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他挺直腰杆走出人社局大楼,这场景用"扬眉吐气"就非常贴切。而"横眉"更多带有怒目而视的意味,比如鲁迅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用法。

为什么这个误写版本会被传播呢?语言学家发现,网络时代的成语变异现象越来越普遍。就像"七月流火"常被误解为天气炎热,成语的误用有时反而能形成新的表达趣味。但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还是要分清规范用法与创新表达的界限。

有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在影视剧台词或网络文学中,"横眉吐气"偶尔会被创作者用来表现"既愤怒又解气"的复杂情绪。比如当主角终于揭穿反派阴谋时,可能边瞪眼边长舒一口气,这种场景用传统成语确实难以精准描绘。这种语言创新是否值得提倡?我认为既要保持文化传统的纯正,也要给语言发展留出弹性空间。

下次看到不熟悉的成语时,不妨先做个"三步验证":查权威词典、找经典用例、分析字面逻辑。就像解谜游戏般,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加深对汉语的理解。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有稳固的河床,也有跳跃的浪花,关键是要在守正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如果现在要你创造一个新成语来表达"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后的复杂情绪",你会怎样组合汉字?这个思考过程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成语创造背后的智慧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