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ǒng rù yún xiāo
成语解释: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高大
繁体字形:聳入雲霄
英文翻译:prick toward the sky
耸:1.高起;直立:耸峙。2.惊动:危言耸听。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霄:云;天空:重霄。云霄。九霄云外。
“耸入云霄”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觉得它自带一股气势?比如站在山脚下抬头看,“那座雪峰直插天际,仿佛要耸入云霄”,画面感瞬间拉满。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形容“高”非要用“云霄”而不是其他词?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云层飘浮在极高处,用肉眼可见的云来比喻“无法触及的高度”,既直观又充满诗意。
换个场景,现代建筑也能用这个成语玩出新意。“玻璃幕墙包裹的写字楼群拔地而起,在夕阳下竟有了几分耸入云霄的科幻感”。这里不再是自然景观的巍峨,而是人类工程的壮丽。有人可能会问:用成语描述现代事物会不会违和?恰恰相反,传统文化元素与科技感的碰撞,反而能激活语言的新生命力。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抽象场景。“他的创业梦想就像一座耸入云霄的灯塔,虽遥不可及却始终指引方向”。把精神层面的追求具象化为视觉化的高塔,瞬间让抽象概念有了温度。这提醒我们:成语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可以随时拆解重组的语言积木。
说到个人体验,曾在华山长空栈道扶着岩壁挪步时,真切感受到“悬崖边探出的松树枝桠,在雾气中恍若通向云霄的天梯”。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和单纯看图片完全不同——成语的生命力,终究要扎根在真实的生活感知里。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太空电梯成为现实,我们会不会创造出“直抵星环”之类的新成语?语言永远在生长,就像那些不断突破天际的人类造物,总在寻找着新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