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ěng gěng yú huái
成语解释: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
繁体字形:耿耿于懷
英文翻译:to heart
耿:1.光明。2.正直:耿直。
耿:1.光明。2.正直:耿直。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某个细节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像被小石子硌着脚底般不舒服。这种状态用成语“耿耿于怀”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比如小王去年竞聘主管失败,同事老张在会议上随口说的那句“经验还是不足”,他至今想起来仍会皱眉头。这算不算“耿耿于怀”?当然算。但为什么同样的话,有些人转身就忘,有些人却记好几年?其实这和我们对事件的解读方式有关——当我们把偶然的评价当作自我价值的否定时,记忆的刺就会扎得更深。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邻居阿姨借走你的电饭锅,归还时内胆多了条划痕。你嘴上说着“没事”,每次煮饭看到那道痕却忍不住叹气。这时候如果问:“为什么不能直接沟通?”答案可能藏在面子文化里。很多耿耿于怀的根源,是我们既想维持表面和谐,又无法消化内心委屈的矛盾。
有人觉得耿耿于怀是小心眼的表现,我倒觉得这是人性真实的温度计。就像朋友聚会时,阿琳总提起三年前被放鸽子的经历,表面嗔怪实则透着在乎。这种带点可爱的“记仇”,反而让友情更有烟火气。关键在于别让耿耿于怀变成困住自己的牢笼——试着把“他怎么这样对我”换成“原来这件事教会我…”,很多心结会自然松动。
最近有个有趣发现:那些能笑着说自己“特别记仇”的人,往往活得比较通透。他们承认情绪的存在,却不被情绪绑架。就像老周常调侃自己记得二十年前输掉的象棋局,但转头就张罗着要和对手再战三百回合。这种带着幽默感的“耿耿于怀”,倒成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说到底,记忆本身没有对错。给耿耿于怀的情绪留个透气窗,但记得经常开窗通风。当阳光照进来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硌得生疼的小石子,不过是成长路上再普通不过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