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ng dàn wú jī
成语解释: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稽;考查。指荒唐错误没法考查。
成语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极其荒唐
繁体字形:荒誕無稽
英文翻译:fantastic and absurd
荒:1.荒地:生荒。熟荒。开荒。2.荒芜:地都荒了。3.荒凉:荒郊。荒岛。4.荒歉:荒年。5.严重缺乏:粮荒。水荒。6.不合情理:荒谬。荒诞。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寿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稽:[jī]1.停留:稽留。稽延。2.考核:稽查。无稽之谈。3.计较:反唇相稽。[qǐ]1.〔稽首〕2.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
说到“荒诞无稽”,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自带一股“魔幻现实主义”气质。比如有人宣称“用牙膏擦手机屏幕能增强信号”,这种说法既不符合科学常识,又缺乏实际依据,完全可以用“荒诞无稽”来形容。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生活中总有人热衷于传播这类明显不靠谱的观点?
举个更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在菜市场逢人就讲“吃辣椒能长高”,还说自己邻居小孩天天吃辣条窜到了一米九。这种故事听起来像段子,但确实有人信以为真。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倾向于接受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哪怕它毫无逻辑可言。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认知惰性——与其费劲查证,不如先信了再说。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看似离谱的说法都不可信吗?”这里有个关键区分点:科学允许假设,但拒绝空想。比如古人觉得“天圆地方”是真理,后来被证明是错的;但当时这个观点至少基于有限观察。而说“对着月亮唱歌能让WiFi提速”,这就是纯粹的胡扯,既没有观察基础,也无法验证。
我个人观察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荒诞言论的传播效率翻了倍。前阵子家族群里疯传“某地出现会说话的青蛙”,配着模糊视频和惊悚音乐。后来证实是AI合成的,但最初转发的人里不乏高学历者。这说明在信息洪流中,理性判断力的重要性远胜于知识储备。
不过换个角度看,某些“荒诞无稽”的传说倒成了文化瑰宝。《山海经》里“三足乌载日”的神话,放在今天可能被归为伪科学,但它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浪漫解读。这提醒我们:对待非常规观点,既要用逻辑筛子过滤,也要留点诗意空间。
下次再听到“喝绿豆汤治百病”之类的说法时,不妨先问三个问题:证据在哪?逻辑通吗?有没有反例?这三个问题就像三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理性思考的大门。毕竟,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比盲目相信更重要——但也不必活成怀疑一切的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