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ng dàn bù jīng
成语解释:荒诞:荒唐离奇;极不真实;不经: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说话荒唐;毫无根据。
成语出处:明 张岱《家传》:“与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荒誕不經
英文翻译:be a wild legend
荒:1.荒地:生荒。熟荒。开荒。2.荒芜:地都荒了。3.荒凉:荒郊。荒岛。4.荒歉:荒年。5.严重缺乏:粮荒。水荒。6.不合情理:荒谬。荒诞。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寿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荒诞不经”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天马行空的怪谈。比如有人煞有介事地说:“昨天我家的猫开口讲《论语》了,还批评我文言文发音不标准。”这时候若有人追问细节,讲故事的人反而支支吾吾——这类明显违背常识的叙述,可不就是“荒诞不经”的典型写照?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某些说法不靠谱,还会被荒诞故事吸引?其实这种心理就像孩童明知童话是虚构的,仍会为会说话的兔子着迷。在现实与幻想的夹缝里,荒诞不经的叙事反而能释放压力。就像某位邻居坚称自家仙人掌会预报天气,虽然经不起推敲,但每次聚会大家都会笑着听他“播报”下周晴雨。
有个有趣的发现:越是强调真实性的荒诞言论,往往越能体现这个成语的精髓。比如某次同学会上,老张信誓旦旦地说:“我亲眼看见流星倒着飞回太空,还带着彩虹尾焰。”当众人哄笑时,他急得掏出手机却发现没录像——这种认真编织的虚幻场景,完美诠释了“荒诞不经”的戏剧张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荒诞不经”正以新形态存在着。某些自媒体账号用“震惊体”编造离奇新闻时,其实就是在现代语境下演绎这个成语。不过我倒觉得,与其急着批判,不如保持清醒的幽默感。就像欣赏抽象派画作,看懂荒诞背后的创作逻辑,反而比单纯判断真伪更有趣。
最近在公园遇见位大爷,他声称鸽子们每天清晨都在讨论人类社会的八卦。当被问及证据,他神秘一笑:“它们开会时会把咕咕声调压低八度。”这种带着诗意的荒诞,倒让人想起庄子笔下会说话的鱼。或许在特定情境下,暂时放下理性思维,才能领略非常规叙事的美感。
有朋友曾困惑:荒诞的故事难道不会误导人吗?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读《爱丽丝梦游仙境》,虽然情节光怪陆离,但读者反而能更清晰地感知现实世界的逻辑。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披着合理外衣的虚假信息,而非明摆着天马行空的创意表达。毕竟,会发光的蘑菇屋和会说话的动物,总比精心伪装的谎言来得坦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