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mào
  • bi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成语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根据对方的脸色行事

繁体字形:見皃辨色

英文翻译:very shrewd

见貌辨色的意思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见貌辨色”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观察人的外貌和脸色,进而判断对方的情绪或意图。比如同事小王最近总皱着眉头、说话简短,你可能会想:“他是不是遇到麻烦了?”这种通过外在表现推测内在状态的能力,正是成语的核心。

有人问:这和“察言观色”有什么区别呢?其实两者异曲同工,都强调对他人非语言信息的敏感度。比如老师发现学生反复揉眼睛,便主动调暗投影仪亮度——这就是把“见貌辨色”转化为具体关怀的生动案例。

为什么这个能力在当今社会依然重要?想象你向客户介绍新产品时,对方虽然嘴上说“再考虑”,手指却在不断敲桌子。这时候及时转换沟通策略,可能比继续推销更有效。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人际互动的质量。

如何提升这种观察力?我有个小诀窍:先从亲密关系开始练习。比如家人说“没事”时,注意他们的嘴角弧度是否自然,语音语调是否轻快。久而久之,这种细微观察会形成条件反射般的直觉。

不过要警惕过度解读。有次我把邻居的疲惫神情误认为是对我有意见,后来才知道对方刚结束夜班。这提醒我们:观察要与沟通结合,避免陷入主观臆测的误区。

在我看来,真正的高手能在“见貌辨色”和“真诚以待”间找到平衡。就像老中医既看面色也把脉象,既要观察表象,也要创造让对方安心表达的环境。毕竟,读懂人心不是目的,建立理解才是关键。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宠物饲养者往往更擅长这类观察。当他们能准确判断猫咪竖尾巴代表开心,或许说明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日常训练不断增强。下次等公交时,试着观察周围人的微表情,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