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ù yì]
注音 ㄈㄨˋ ㄧˋ
繁体 賦役
是否常用

赋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赋役fù yì

    基本解释

    赋税和徭役。

    辞典解释

    赋役  fù yì  ㄈㄨˋ ㄧˋ  

    赋税和徭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网络解释

  1. 赋役

    赋役,汉语词汇。

    拼音:fù yì

    释义: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2、分配徭役。

赋役的单字解释

  • 1.(上对下)交给:赋予。2.旧时指农业税:田赋。赋税。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4.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5.做(诗、词):赋诗一首。
  • 1.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劳役。徭役。2.强迫驱使;使唤:奴役。役使。3.旧指供使唤的人:仆役。4.战役:平型关之役。5.兵役:现役。

"赋役"的相关成语

【赋役】的常见问题

  1. 1. 即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对国家承担赋役.

  2. 2. 但是,雍正年间实行的赋役改革与限制绅权,使世家大族与士绅阶层的特权逐渐被剥夺。

  3. 3. 而中国“秦制”以后赋役制度的基础在于,皇权是一切“子民”人身和财产的最终所有者、支配者。

  4. 4. 一条鞭法的颁行堪称中国赋役制度变迁历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

  5. 5. 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末“一条鞭法”,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是多种赋役制度并行。

  6. 6. 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7. 7. 唐代赋役令中对“蕃胡”徵收货币税并非因为“商胡”的经营性质,税银羊的对象主要也不是“商胡”。

  8. 8. 特别登记丁、中男口和合已受田数,与封建国家重视赋役、兵源和执行均田制有关。

  9. 9. 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10. 10. 他不知道,管事人凭本子向他表明,依照他的意志租金已减少三分之一,同时本地的赋役却增加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