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á qián zhì hòu
成语解释: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繁体字形:跋前前后
英文翻译:beset with difficulties
跋:1.在山上行走:跋山涉水。2.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跋语。题跋。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
前:1.方位词。在正面的(指空间,跟“后”相对):前门。村前村后。2.往前走:勇往直前。畏缩不前。3.方位词。次序靠近头里的(跟“后”相对):前排。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4.方位词。过去的;较早的(指时间,跟“后”相对):前天。从前。前几年。前功尽弃。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5.方位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前政务院。6.方位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7.方位词。未来的(用于展望):前程。前景。事情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8.前线;前方:支前。9.姓。
疐:[dì]古同“蒂”,爪果的蒂。[zhì]古同“踬”:“狼跋其胡,载~其尾。”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哎哟,你听说过“跋前疐后”这成语吗?说白了就是进退两难,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比如老张最近想跳槽,一边是现在的工作稳定但没发展,另一边是外头的机会多但风险高。他纠结得连午饭都吃不下,这不就是典型的“跋前疐后”嘛!
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了:“这成语和普通说‘纠结’有啥区别啊?”嘿,问得好!区别就在于它更强调客观条件限制——不是你自己想太多,而是现实情况真把你架在那儿了。就像小王开车遇到单行道施工,往前开怕罚款,倒车又堵了一串车,急得直拍方向盘。这场景用“跋前疐后”来形容,是不是特传神?
不过依我看啊,现代社会谁没经历过这种窘境?就拿选专业来说吧,我表妹去年填志愿,既想学喜欢的艺术,又怕将来不好找工作。最后她折中报了设计专业,你别说,现在搞UI设计还挺吃香。所以说啊,遇到“跋前疐后”别慌,多琢磨总能找到第三条路。
对了,你发现没?这成语其实挺有画面感的。想象下爬山爬到半道,前头是陡坡,后头是悬崖,那滋味绝对酸爽。但换个角度想,这种困境往往藏着转机。就像老话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保持平常心,该做决定时别怂就行。
说到底,“跋前疐后”不只是个成语,更像是生活给我们出的选择题。重点不在选项本身,而在解题思路。下次你要是碰见类似情况,不妨学学诸葛亮——先摇摇羽毛扇,再慢慢盘算。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