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拼音 [mǎ lù]
注音 ㄇㄚˇ ㄌㄨˋ
繁体 馬鹿
是否常用

马鹿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马鹿mǎ lù

    基本解释

    1.马和鹿。 2.鹿的一种。体长,肩高,耳大,有如小马,故称马鹿。雄的有角,最多生八叉。毛色夏季赤褐色,冬季灰褐色,臀部灰白色。我国多产于东北﹑内蒙﹑西藏等地。毛皮可做褥垫或制革,肉供食用,鹿茸入药。 3.梵语Mahallaka的日语译音。无知,愚蠢。日语亦用以骂人﹐谓笨蛋;混蛋。

    辞典解释

网络解释

  1. 马鹿 (鹿科哺乳动物)

    马鹿(学名:Cervus elaphus)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10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注:2005年,科学家通过DNA变异的研究,将原属于欧洲马鹿的亚种——加拿大马鹿分列成为独立的物种。)

    马鹿是一个日语常用词,典出中文成语“指鹿为马”,所以“马鹿”用来代指稀里糊涂的情况和人物。在日本漫画中常以长鹿角的马头怪物形象出现。

马鹿的单字解释

  • 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 鹿

    1.哺乳动物,反刍类,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的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有梅花鹿、马鹿等。2.(Lù)姓。

【马鹿】的常见问题

  1. 1. 男人听后,便即惊觉不妥,登时更感獐麋马鹿,心房登时怦怦剧跳起来。

  2. 2. 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3. 3. 半人马被牛头人瞪着牛眼弄得獐麋马鹿

  4. 4. 野生动物有雪鸡、蓝马鸡、马鹿、石羊、猞猁、狼、黄鼠狼等.

  5. 5. 2001年调查了肃南鹿场甘肃马鹿的基本情况。

  6. 6. 仅关注马鹿威胁环境的一面过于片面了。

  7. 7. 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

  8. 8. 莲峰山,因九峰环峙、状似莲花而得名,又因马鹿成群出没山林而俗称“马鹿山”。

  9. 9. 野生动物有马鹿、蓝马鸡、野雉等.

  10. 10. 方法用FSH对母马鹿进行超数排卵,采用抽吸法和切割法采集卵母细胞,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