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é máo dà xuě
成语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形容大雪
繁体字形:鵝毛大雪
英文翻译:large snowflakes
鹅: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鱼虾等。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哎哟喂,您瞅瞅这天气!外头正下着“鹅毛大雪”呢!这成语啊,字面意思就是雪片大得像鹅毛,可实际上它还能带出不少画面感。比方说:“昨儿晚上刚出门,迎面扑来一阵鹅毛大雪,差点让我以为自个儿掉进棉花堆里了!”您瞧,这场景是不是立马就活灵活现了?
等等,您可能想问:“为啥非要用‘鹅毛’形容大雪?”嘿,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啊,古人观察细致着呢——鹅毛轻飘飘又大片,可比直接说“大雪花”更带劲。不信您试试:“山路上铺满鹅毛大雪,踩下去连脚脖子都看不见了。”哎嘛,这厚度、这质感,够直观不?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时候最盼着下鹅毛大雪,为啥?学校一停课,满院子打雪仗!”您看,这成语不光写景,还能勾出童年回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城里下大雪可就没那么自在了。昨儿老王还在小区群里念叨:“这场鹅毛大雪下得,我那电动车都成雪糕车了!”
您说这成语只能在冬天用?那可未必!我二舅去年写小说,愣是给热带雨林加了个魔幻场景:“树叶间突然飘落鹅毛大雪,惊得探险队直揉眼睛。”您品,这是不是比直说“下雪”更有冲击力?
要我说啊,“鹅毛大雪”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自带温度。您细想啊,同样是下大雪,“鹅毛大雪”听着就比“暴风雪”暖和几分。就像我奶常说的:“外头飘着鹅毛大雪,屋里炖着酸菜白肉,这才叫过日子!”您瞅,连东北老太太都懂这成语的妙用。
不过咱也得留个心眼儿,这成语用多了也容易串戏。上回听导游介绍南极:“这里常年下鹅毛大雪…”我当场就乐了——企鹅老家的雪,可不就是“鹅毛”么?您说这是巧合还是古人早有预见?这问题啊,留着大伙儿自个儿琢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