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àn
  • shū
  • m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成语解释: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

繁体字形:不辨菽麥

英文翻译:Do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Shumai

不辨菽麦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菽:豆类的总称:不辨菽麦。

麦: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2.专指小麦。‖通称麦子。3.(Mài)姓。

成语评论

哎,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在超市里看到一堆豆子和麦子混在一起,突然有人问:“你能分清楚哪个是豆子哪个是麦子吗?”这时候要是答不上来,嘿,这不就是“不辨菽麦”的现场版嘛!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分不清豆子和麦子,但其实它说的可不是农业知识,而是形容人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或者实践经验。

等等,为啥古人会用“豆麦不分”来比喻人没常识呢?你猜怎么着?原来啊,古代农业社会里,豆子和麦子是最常见的农作物。如果连这两样都分不清,那这人要么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贵族,要么就是完全不接地气的书呆子。不过放到今天,咱们可能更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新入职场的同事连打印机都不会用,对吧?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人虽然能轻松操作手机APP,但真要让他们自己动手换个灯泡或者修个水管,立马就抓瞎了。这算不算另一种“不辨菽麦”呢?要我说啊,科技进步虽然方便了生活,但也让咱们的动手能力有点退化了。不过别担心,这其实是人之常情嘛!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我有个朋友是编程高手,但上次去乡下玩,看见田里的麦苗愣说是韭菜。旁边的老农听了直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不过反过来想,要是让老农去写代码,估计也得懵圈半天,你说是吧?

话说回来,“不辨菽麦”这事儿其实也没啥丢人的。关键是要保持学习和尝试的心态。就像我刚学做饭那会儿,连盐和糖都分不清,现在不也能整出几道像样的菜了吗?所以说啊,生活这门课,本来就是边活边学的。下次要是遇到自己不懂的常识性问题,大大方方承认然后虚心请教,保准比不懂装懂强多啦!

不辨菽麦的造句

  1. 造句 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会有他这样不辨菽麦的人。
  2. 造句 你整天读书;连这么简单的一笔帐都算不清;简直是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3. 造句 别看他一副聪明样,其实根本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4. 造句 他都这么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5. 造句 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
  6. 造句 父亲说我是一个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7. 造句 他虽然看上去文质彬彬,可到了这里简直就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8. 造句 他都这麼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9. 造句 一个不辨菽麦的人怎么能当好农业领导。
  10. 造句 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麼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