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 rén zhǔ yì
成语解释: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自顾自我
繁体字形:個人主義
英文翻译:Individualism
个:[gè]1.量词。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有专用量词外也能用“个”):一个人。两个单位。2.单独的:个体。个人。3.人或物的体积:大个子。这瓜个儿不小。[gě]见〔自个儿〕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提到“个人主义”,很多人会联想到“自私”或者“不合群”,但成语中其实藏着不少有趣的观察。比如“独树一帜”常被用来形容人坚持自己的风格,就像一位设计师拒绝模仿流行款式,坚持用不对称剪裁打造独特服装——这背后不正是个人主义追求差异化的影子吗?
有人可能会问:“个人主义是否意味着排斥合作?”成语“我行我素”给出了辩证的答案。比如程序员小王坚持用冷门编程语言开发项目,虽然初期被同事质疑,但最终实现了更高效的代码架构。这说明个人选择与集体目标可以共存,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
“特立独行”这个成语常被误解为叛逆,实则蕴含着创新价值。就像第一个在办公室推行“站立会议”的部门主管,最初被同事调侃“标新立异”,半年后却带动了整个公司的会议效率改革。个人主义者的尝试,有时恰恰是推动进步的种子。
“孤芳自赏”常被视为贬义词,我却觉得它揭示了个人主义的双面性。就像坚持写意识流小说的作家,在电子书时代依旧出版纸质诗集,既可能因小众化失去市场,也可能因独特风格收获知音。关键不在于是否“孤芳”,而在于是否愿意为这份坚持付出行动。
当看到“各显神通”这个成语时,突然想到现代职场的有趣现象:策划会上有人用思维导图梳理逻辑,有人靠手绘故事板表达创意,还有人直接编程制作演示原型。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正是健康个人主义催生的创造力生态。
关于个人主义的讨论,或许该回到最本质的问题: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与他人共处?成语“和而不同”给出了参考答案——就像交响乐团里的小提琴手,既需要精准配合指挥的节奏,又保留着即兴发挥的华彩段落。这种动态平衡,或许才是个人主义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