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g dīng gū kǔ
成语解释: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成语出处:晋 李密《陈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繁体字形:伶仃孤苦
英文翻译:friendless and penniless
伶:旧时指戏曲演员:伶人。名伶。坤伶。老伶工(年老有经验的演员)。
仃:见〖伶仃〗。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伶仃孤苦”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丝孤单的味道。但它在生活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老张退休后,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也早走了,他常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翻着旧照片发呆。这种场景是不是立刻让人联想到“伶仃孤苦”?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老年人身上吗?”当然不是。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生病时没人照顾,只能自己熬粥喝药,这种“独自扛下生活重担”的状态,同样能被称为伶仃孤苦。
其实这个词的核心在于“缺乏情感联结”。就像小区里那只瘸腿的流浪猫,虽然有人定期投喂,但总躲在墙角不敢亲近人。动物不会说话,可它警惕的眼神、瑟缩的姿态,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伶仃孤苦吗?
现代人常把“孤独”挂在嘴边,但真正的伶仃孤苦往往藏在细节里。有个朋友曾告诉我,她最难受的不是加班到深夜,而是走出办公楼时,发现整条街的店铺都熄了灯,连个能说“辛苦了”的人都没有。这种突如其来的寂静,比喧闹更能刺痛人心。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词也藏着希望。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年轻人组建互助小组,这些都在打破“伶仃孤苦”的困境。就像春天冻土里钻出的嫩芽,再艰难的处境,只要有人愿意伸手,温暖总会慢慢渗透进来。
有人说现代社会让人变得更孤独,我倒觉得正相反。当我们能更敏锐地察觉他人的孤独,当外卖小哥的一句“记得趁热吃”都能带来慰藉,这种对“伶仃孤苦”的共情,或许正是连接彼此的隐形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