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mào bù yáng
成语解释: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
成语出处:唐 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其皃不揚
英文翻译:ugly in one 's appearance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扬:1.高举;向上升:扬手。扬帆。2.在空中飘动:飘扬。飞扬。3.往上撒:扬场。4.传播出去:宣扬。5.称赞:颂扬。表扬。6.指江苏扬州:扬剧。
“其貌不扬”常用来形容外表普通甚至不起眼的人或物。比如,一位穿着朴素、身材矮小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第一眼可能觉得他“平平无奇”。但当他用生动的比喻讲解物理定律,让复杂的公式变得像故事一样有趣时,台下学生的眼睛却越听越亮。问题来了:为什么外表普通的人反而更容易打破他人的刻板印象?答案或许藏在“注意力分配”里——当人们不被华丽的外表分散关注时,反而能更专注地感受内在价值。
老旧社区的二手书店也是个典型例子。斑驳的招牌和掉漆的木门让它显得“其貌不扬”,但推开吱呀作响的门,书架上却码着绝版的小说和泛黄的哲学典籍。有人会问:这样破旧的环境不影响阅读体验吗?实际上,带着咖啡渍的桌角和磨破的书页边,反而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沉淀的温度。这提醒我们:价值判断不该被“颜值即正义”的思维框定。
生活中最令我触动的例子是邻居家的搪瓷水杯。杯身磕掉了好几块瓷,杯口还有道裂缝,但主人坚持用了二十多年。面对“为什么不换个新杯子”的疑问,他摸着杯壁说:“这是结婚时爱人送的,装过她熬的中药,也泡过孩子出生时的红蛋。”这个磨损的容器早已超出物品本身的意义,成为情感的载体。这让我思考:现代人追求快速迭代时,是否忽略了“其貌不扬”背后的情感重量?
观察这些现象会发现,外表与内在的价值天平时常失衡。当社交媒体不断放大视觉冲击力时,我们更需要培养“透视能力”——像X光机般穿透表象,看见事物本质的能量。毕竟,真正支撑我们生活的,往往是那些不耀眼却踏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