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o bù jīng rén
成语解释: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1回:“看你这般人不出众,貌不惊人,有何本事,要想做状元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皃不驚人
英文翻译:Not surprising in appearance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看到“貌不惊人”这个词,你可能会想到街角那家不起眼的小店,或是同事中那个总是沉默的眼镜小哥。但你知道吗?外表平凡的事物,常常藏着意想不到的价值。比如小区门口卖葱油饼的老王,摊子破旧却排着长队——面粉是他老家自磨的,油用的是非转基因菜籽油,这种藏在细节里的用心,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我们容易低估貌不惊人的事物?心理学有个“光环效应”,就像看到包装精美的月饼就觉得肯定好吃。但那个总穿灰色卫衣的程序员,可能正在开发改变行业的技术;那本封面朴素的书,翻开可能字字珠玑。判断事物时,不妨像吃牛油果那样切开看看内在。
在职场中,“第二眼优势”往往更持久。Linda的简历没有海外背景加持,但入职后客户投诉率直降40%,因为她把产品说明书改成了老太太都能看懂的漫画版。这种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比镀金的学历更抓人。
有个有趣现象:超市里包装最花哨的零食,保质期添加剂列表也最长。反观菜市场带着泥巴的胡萝卜,可能清晨刚从地里拔出。这让我想到,真实的能量往往不需要华丽外衣,就像真正的好朋友不会天天把“兄弟情”挂在嘴边。
下次遇见看似普通的人事物,不妨多给三分钟。那个总在公园遛狗的大爷,聊起来才知道是退休的桥梁专家;小区里掉漆的健身器材,坚持使用比办五年卡更有效。世界像个巨型盲盒,最不起眼的包装里,可能藏着限定款惊喜。
在这个滤镜当道的时代,保持“去美颜”的观察力反而成了稀缺能力。就像品茶高手能从白瓷杯里尝出山场气息,我们也可以训练自己,透过表象触摸本质。毕竟,真正的好东西,经得起素颜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