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è hú lèi wù

成语解释: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宾语、补语;比喻仿效失真,适得其反

繁体字形:刻鵠類騖

英文翻译:try to carve a swan and at least you 'll get a duck

刻鹄类鹜的意思

刻:1.雕刻: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刻。立刻。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5.刻薄:尖刻。苛刻。6.同“”。

鹄:[hú]天鹅。[gǔ]射箭的目标;箭靶子:中鹄。

类: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鹜:鸭子:趋之若鹜。

成语评论

刻鹄类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小明刚学画画时,非要从复杂的动物素描开始,结果画天鹅画得像鸭子,老师无奈地说:“你这叫刻鹄类鹜啊!不如先练好线条基础。”小明这才意识到,眼高手低反而会让自己走弯路。

为什么会“刻鹄类鹜”?核心问题其实在于目标和能力的错配。就像有人想用半年时间学会钢琴演奏《野蜂飞舞》,结果连音阶都没练熟就开始乱弹,最后既没速度也没节奏。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反而让结果离理想越来越远。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菜市场卖鱼的张婶总能把草鱼摆得像艺术品,而隔壁摊位的年轻人模仿她的摆法,却总显得杂乱。这其实暗含了成语的智慧——表面的模仿容易,但背后的经验积累才是关键。就像写毛笔字,照着字帖描红容易,但要写出筋骨神韵,非得数年苦练不可。

在创业领域也常见类似情况。去年有个朋友想做“中国版星巴克”,花大价钱买了进口咖啡机,结果连最基本的咖啡豆烘焙都没掌握,开业三个月就门庭冷落。这件事让我想到:与其追求形似,不如先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就像做陶瓷,与其纠结釉色是否像宋代官窑,不如先确保胚体能经得起高温淬炼。

遇到“刻鹄类鹜”的情况不必气馁。老家木匠王师傅有句话特别在理:“手艺是长在手上的,不是挂在嘴上的。”他带徒弟时总让新人先做板凳,等能做出四平八稳的凳子,才允许尝试雕花家具。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反而让学徒的成长速度超过同龄人。

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同时学七八个兴趣班,钢琴要考级、围棋要比赛、书法要参展,最后孩子样样都会点却样样不精。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刻鹄类鹜?其实培养专注力比填鸭式教育更重要,就像种树,先把根扎稳了,枝叶自然会繁茂。

最近在公园看到退休老人学国标舞很有意思。刚开始他们总想跳出专业选手的难度动作,结果频频摔倒。后来教练调整方法,让大家先练基本步法,三个月后反而跳出了自己的韵味。这个转变印证了:方向比速度重要,沉淀比形式重要。与其追求“像不像”,不如先做到“稳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