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yǒu
  • ji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yǒu bā jiǔ

成语解释: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成语出处: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定语;指有极大的可能性

繁体字形:十有八九

英文翻译:nive out of ten

十有八九的意思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成语评论

说到"十有八九"这个成语,你是不是也经常用它来表达"大概率会这样"的意思?比如朋友说"今天十有八九要下雨",你准会默默收起刚晒出去的被子。这个源自《礼记》的成语,就像个会预言的邻居大妈,总能用八分笃定带着两分保留,把生活里的确定性说得活灵活现。

最近同事小王总嘀咕:"这个方案十有八九会被老板毙掉。"我问他为什么不用"肯定会"这种说法?他挠挠头:"要是说绝对了,真被打脸多尴尬。"你看,这成语的妙处就在这——既表达了强烈的倾向性,又给意外留了条门缝。就像天气预报说"90%降水概率",我们既会带伞出门,又不会嘲笑剩下的10%。

记得上个月家里装修,装修师傅看着承重墙直咂嘴:"这面墙十有八九不能拆。"我问他怎么判断的,他敲着墙说:"二十年经验告诉我,这种结构的房子九成以上都是承重墙。"这种基于大量实践经验的概率判断,可比冷冰冰的"不能拆"更让人信服。后来找物业核实,果然应验了老师傅的预言。

不过我发现,年轻人现在更爱用"八成会""大概要"这些说法。有次听学生聊天:"这次考试八成要挂科","外卖小哥九成迷路了"。这种数字化的表达虽然更直观,却少了点"十有八九"的文学韵味。就像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区别,一个追求效率,一个讲究余味。

在职场这些年,我发现善用"十有八九"的人往往更受欢迎。项目经理说"这个需求十有八九要变更",既提醒团队做好预案,又不会显得武断;医生讲"术后十有八九能康复",既给患者信心又规避风险。这种表达智慧,本质上是对不确定性的敬畏——毕竟连天气预报都做不到百分百准确,何况复杂的人生?

前些天看到个有趣的现象:直播带货的主播最爱说"十有八九会秒光"。这可比"马上抢完"聪明多了,既制造紧迫感,又给自己留台阶。要是真没卖完,还能说"这不还有一两成库存嘛"。看来这个老成语,在互联网时代也焕发了新生机。

说到这儿,我倒觉得"十有八九"像面镜子,照见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既不像西方人追求精确数据,也不似佛家讲求缘起性空,而是在经验与未知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智慧让我们的语言始终保持着弹性,就像太极拳的云手,看似绵软实则劲道十足。

下次遇到两难选择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当你说"十有八九该这么做",其实已经在理性分析和感性判断之间架起了桥梁。毕竟生活不是数学题,哪来那么多标准答案?留一分余地,反而能让决定更经得起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