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
成语解释: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感慨等
繁体字形:不如意事常八九
英文翻译:Bad things often happen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八: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哎哟喂,老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话听着扎心,但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比如你刚计划周末去爬山,结果一大早暴雨倾盆;想买杯奶茶解馋,偏偏卖光了最爱的口味。这时候啊,心里难免嘀咕:咋就这么不顺呢?不过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说白了,它是在提醒咱们:生活里不如意的状况才是常态,但关键得看你怎么接招。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小明辛辛苦苦准备了三个月的项目,临汇报前电脑突然死机,文件全没保存。这时候要是跳脚骂街,除了气坏自己有啥用?反而如果马上翻出手机里的备份,用十分钟重新整理重点,说不定还能让老板看到他的应变能力。你看,事儿还是那个糟心事儿,心态一转天地宽啊!
有人可能要问:“为啥非得强调不如意的事占多数?”嘿,这可不是消极的说法,反而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想象下,如果事事顺心,人反而容易飘,遇到点挫折就扛不住。就像打游戏总开无敌模式,玩久了还有啥挑战乐趣?生活里的“小意外”其实在悄悄锻炼咱们的逆商呢。
拿我自己来说吧,上周刚被客户临时改需求折腾得够呛。当时心里直呼“我太难了”,但转念一想:这不正逼着我开发新技能吗?结果硬着头皮学了两天数据分析,现在反倒成了团队里的半个专家。所以说啊,那些让你头秃的破事,搞不好就是命运的隐藏彩蛋。
不过要注意,接受不如意≠躺平认命。好比说下雨打乱了出游计划,与其在家生闷气,不如改做室内烘焙;外卖送错了餐,趁机尝尝平时不会点的菜系。这种“见招拆招”的弹性思维,才是应对八九不如意的正确姿势。毕竟,生活就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惊喜还是惊吓,但拆的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嘛!
最后唠叨句大实话:咱们控制不了事情的发生,但方向盘始终握在自己手里。下次再遇到糟心事,不妨试试先深呼吸三次,然后笑着来句:“行吧,又到了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刻!”记住啊,古人早就看透了——“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境界咱慢慢修炼呗。